《海国春秋》与《希夷梦》
《海国春秋》一书,阿英《晚清小说目》著录,谓三十八回,无名氏撰,苏报馆排印本。这个排印本我曾于南京图书馆见过,然系十二卷四十回本,分装二册。实即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著录之《希夷梦》。
我曾见过好几种《希夷梦》本子。最早的本子藏于首都图书馆。有内封,版式如图:首自序,尾署“新安蜉蝣氏汪寄志”。序中表明了作者对北周末、宋初这段历史的看法,有助于了解《希夷梦》的思想,全录如次:
像绣
韩通者,柴周殉国之忠臣也,而传奇以为赵宋开国之元勋,不知殉国者皆义精仁熟之贤良,而元勋则多强悍残忍之豪杰,其间虽不乏硕德英才,然何可与殉国者同年而语哉。予读史至五季,叹朝秦暮楚,若冯道之流,不可胜数,乃有铮铮如韩公者,复为传奇所变乱,安得不亟正之,以张韩公之忠烈?然非可空言正也,亦必作如传奇,使天下之以为元勋者阅之而疑之,而释之,而折衷于史鉴,咸知为殉国忠臣而实非卖国之元勋,然后韩公之为韩公,始得昭著于天下。同时有名吕仲卿者,奇士也。建议潞州之后,竟绝迹无闻,予甚惜之。韩公之忠勇,仲卿之才略,皆足千古不磨,计传韩公之忠烈未免短窄无奇,莫若并仲卿之才略而演之,乃平空结撰,翻黄粱等文案,而为三百年之大梦。援前征后,虚诞而不支。虽进正退邪,褒贬符于经史。稀奇古怪,事之所无,而理之所有。深奸隐恶,法所不及,而笔所不容。凶猾为之寒心,方正因而壮气。随意所至,信腕抒怀,积成卷帙,不觉繁多。至于文词芜秽,见识鄙卑,意义疏漏,则仰望于垂鉴之君子修饰。
在这篇自序的后面,还有一篇没有题署的序和一篇不署撰者的《南游两经蜉蝣墓并获〈希夷梦〉稿记》。序相当长,但很有意思,也全录于后:
梦称希夷,其希夷所梦乎?曰:非也。既非希夷所梦,曷为而称《希夷梦》?曰:以希夷之地尔,以希夷之徒尔。其徒与地曷为而称希夷也?曰:黄粱以时称尔,高唐以地称尔,蝴蝶以神称尔,南柯以境称尔,而兹义有所洽,情有所通,胡为不可称希夷也?予于仲夏自北帆旋,残暑酷虐,憩寓于江都之梵觉寺。当日赤镜悬空,云翳净绝,方枕蕈布地,浸果沉瓜,忽有叩门者曰:“野马在乎?”僮将启户,予止之,答曰:“出矣。”曰:“何往乎?何归乎?”予曰:“不知往处,未定归时。”曰:“然则将所寄寄于此矣。”排闼而入,汗流如潘,击(?)下敝笥,弃盖脱衣,就蕈夺扇。予怪之曰:“客何姓?曾交野马乎?”曰:“未也。吾姓王,字度初,昔于盐城张汉梁家与钟道号桂山者订交。”指笥曰:“此钟子所寄者。”予曰:“未闻野马交桂山,客得毋误乎?”曰“桂山亦代寄者。桂山曾有湖海游,于舟次遇蜉蝣汪子,邂逅莫逆。汪子持笥,嘱寄江南野马。桂山访求不得,易箦时,执吾手叮咛务致,吾不能推。携回启视,则脱稿四十卷。偕汪子与石观之,并询吴子。与石曰:‘吴云北野人,行踪无定,风帆车蹇,少有已时,其往来南北,或经邗沟,则寓于梵觉寺之远山房,曷往访而致焉?’吾踵此询问,不计次数,计年,则已三矣。吴子归时虽未可定,其可以日计乎?”予曰:“野马即予,与石阅之,有说乎?”度初跃然而起曰:“有。谓其粗陋而不精警也,谓其苛刻而不宽厚也,谓其肆臆说而违中庸也,谓其先岩穴而后台阁也,谓其徒虚言而不能实济也。”予视卷帙繁多,抚笥而谓之曰:“蜉蝣特寄,与石有说,则非终日所能尽。”度初曰:“吾得晤子,吾肩卸矣,终日不终日,吾弗问也。”复啖瓜果,着衣,拾盖,半揖而去。予乃肩扉检册,奈汗津津不休,为之曲肱倚息。及霹雳厔,注雨倾盆,乍惊寤时,则已暮矣。移簟还房,驱蚊燃烛,垂帘玩绎,日上方眠。凡十夜始毕。观其托兴于梦,又苦为时短促,乃假希夷之久睡而缩三百余年为数十载之长梦,以舒用舍行藏之怀,且表攫于孤寡者,孤寡复受敌攫,富贵浮云,无一非梦。所关于教化大矣。予爱其文质疏内,不得谓之不精警而粗陋也;予爱其悯微恤贱,不得谓之不宽厚而苛刻也,予爱其彰暗穷凶,不得谓之违中庸而肆臆说也;予爱其尊贤敬良,不得谓之后台阁而先岩穴也;予爱其终归结实,不得谓之不实济而徒虚言也。原其心,则眷眷忧民为国之心也;论其事,则兢兢进君子退小人之事也;究其道,则孳孳型风俗,端教化之道也;计其功,则堂堂正正,一劳永逸之功也。忆昔闻蜉蝣无求无好,迨后晤时,俨如槁木,今胡为而有此用世之文章?予甚疑焉。岂其肤有所受而无所诉,始为此言欤?岂其目有所睹而不能堪,乃为此言欤?岂其因时势必须如彼,立法必须如彼,功始可收,患始可除,托而为此言以备采择欤?岂其怀仁抱德,待价未沽,鬓丝齿脱,不忍无闻以殁,发而为此言以存其不朽之名欤?岂其幽思大道,希于所见,夷于所闻,而谓寤不如寐,爱夫希夷氏之希夷,而为此言,因其义以为名欤?予虽不必谓不知之,亦不得妄谓知之惟其实有裨益于世道人心也,何可使之湮没?将谋梓焉,缘为之叙
不能不说这是一篇相当好的序,它将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摸得十分透辟,将这书的主旨,阐发得十分清楚;且也是一篇不错的散文,写王度初其人,活灵活现,跳脱于纸上。可惜,序作者吴云北的里居行状皆不可考,序中提及的盐城张汉梁,以及王度初、钟桂山亦难知其生平事迹。
那篇《记》的作者,从吴云北的序推测,应当就是钟桂山了。《记》中谓:“丙午仲春,西入华岳,旅次,得逢舟客方自然者,潇洒不群。相与评山论水,说剑谈医,约偕南游,期中秋相待于湖上之北高峰。至期,舟客不果来。予先有故交,相订冬初会于剑阁,乃过游焦山,拟取道睦、歙,逾由岭、由康化而长江,直上芜湖,至大通”,经蜉蝣墓,获汪子《希夷梦》云云。汪子,即汪寄,蜉蝣是汪寄的字,或者是他的号。从自序中自称“新安蜉蝣氏汪寄”以及《记》中所述蜉蝣墓在歙州地区,则汪寄应该是今安徽歙县一带人。《记》中提到的“丙午”,推算起来,至迟也应该是乾隆五十一年。汪寄应是乾隆间人,《希夷梦》的成书,至少也在乾隆五十一年以前。将它归到《晚清小说目》中,显然是个疏漏,是由不察《海国春秋》即《希夷梦》的缘故。实际上,清末时,将《希夷梦》改题《海国春秋》的还不止是上海苏报馆的排印本。我曾见过多种。光绪壬寅春漱石轩主校印本《海国春秋》初集,凡十一回,各馆的标签、卡片,皆题张佩芝著,初还以为是发现了一种未见著录的晚清小说,实亦是《希夷梦》的前十一回,唯不载《希夷梦》之自序,吴云北序,只留下一篇《南游两经蜉蝣墓并获希夷梦稿记》。谓张佩芝著者,亦图书馆编目之误,此书书名页唯署“张佩芝题签”,《记》后也只署“佩芝氏涂”,“题签”、“涂”自不等于“著”也。
书贾为牟利或避禁而乱改书名,这是中国小说史上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至晚清尤盛,且书名多有改得莫名其妙,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将《希夷梦》改题《海国春秋》,却应该说是改得很不错。
这书写的是:周世宗驾崩,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周之旧臣韩通之弟速,李筠之幕宾吕仲卿,谋复周而不果,为希夷之徒,导入黄山希夷洞中,寝于一大石之上。仲卿乃梦入扶桑旁之一岛国,国名浮石;而韩速亦至另一岛国浮金,各于其国安身立命,且皆为国主所重。后浮石、浮金两国不睦,酿成大战。韩速领兵攻浮石,连下六十余城。浮石派仲卿往御。仲卿使用反间计,韩速遭浮金国国主所疑,遂剖腹明志,被送返浮金。仲卿设计,在途中将韩速夺下,医治使愈,便也归了浮石,并且促使两国和好。此后,仲卿、韩速,都做了浮石国的高官,仲卿娶了国王的义女,韩速也被招为驸马。在国内,他们除奸辅主,整顿国事,疏浚河道,发展生产,浮石由是大治,风化政令,少有其匹。后来,韩速平定叛乱,来到了五沙岛,恰好陆秀夫为元人所追,抱着宋幼主投海,为岛人所获。韩速将他们迎归浮石。二人始知浮海五十载,而中国已历三百余年,赵氏国亡,元人入主,神器又已他属矣。浮石国主重陆秀夫之为人,尊为客卿,筑哀陵,使与幼主居。忽报韩速追赶牛达的逃犯,久而未归,仲卿十分着急,驰往追寻,坐骑竟冲人大海中,因而惊觉。而二人实仍高卧于希夷洞中。遂看破红尘,从希夷仙去。
在孙先生的《书目》中,《希夷梦》是归入神魔小说系列中的。其实,它并不能算作神魔小说。它不象《西游记》、《雷峰塔奇传》、《混元盒》、《狐狸缘》等,甚至也不象《蟫史》和《瑶华传》等,书中并无多少神怪描写。书之首尾,显系脱胎于《南柯》、《黄粱》,然其主旨,却非言世事如“南柯”,人生如“黄粱”。这是一部强烈的用世之作。诚如吴云北的序中所说,书作者有一颗“眷眷忧民为国之心”,是在“肤有所受”,“目有所睹”而“无所诉”“不能堪”的情况下,才发而“为此言”,借海国以反映那佞臣贪奸的社会现实;他“怀仁抱德,待价未沽”,却已是“鬓丝齿落”,将“无闻以殁”,这才借《希夷梦》一书,来抒写自己兴利除弊,建功立业的理想的。书的故事情节也曲折、跌宕,时有可观者。唯头绪过繁,人物太多,作者似尚无驾驭如此重大题材的能力,至使许多人物随事生灭,给人的印象不深。
这部“本堂藏板”本《希夷梦》凡四十卷,目后有图像十二幅,皆图、赞各半叶,正文半叶九行,行十字,中小型。嘉庆十四年刊本的《希夷梦》,除首都图书馆有藏书外,天津图书馆也有一部。另外,我所见的尚有光绪四年翠筠山房刊本,清刊本,民国间大达图书供应社标点排印本等。
-
- 杨万里是怎么死的?宋朝诗人杨万里简介
- 杨万里简介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
-
- 詹天佑修建铁路,詹天佑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
-
- 魏文侯待民之道
-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
-
- 宋端宗 - 在流亡途中受惊而死的南宋幼帝
- 宋端宗赵昰(公元1269-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昰:
-
- 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死的,千古谜团被揭开让世人惊叹
- 诸葛亮的斯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可以讲是诸葛亮一手打造了蜀汉政权运作的基本框架,诸葛亮且在北伐途中病死于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