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幽默故事

地主和他的四个傻儿子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26 16:23:0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有这么个地主,有四个儿子,都傻里傻气的,为此,老地主很恼火。

一天,他把四个傻儿子叫到一块,狠狠地训了一顿,说:“从今日起,你们都要出去给我学艺,学本事,每人学一行,谁学到了谁就回来见我。谁若是学不到,谁就别想进这个家门!”

就这样,兄弟四人各自带着点盘缠,到外面学艺去了。

老大没走出多远,便遇见个打枪的,他就拜了这个打枪的为师傅,学起打枪来。这位师傅教得挺认真,从装药、瞄准到勾机子,都仔巴细地教。这样以来,尽管作徒弟的傻,没用了几天工夫,也就学会了打枪。临了,师傅又把打飞物的窍门再三嘱咐他:“打飞的东西时,得等它落下再打,只要见落就打,保准打中。”老大记住了。

老四

老四

老二出来后遇上个打铁的,就拜这个铁匠为师傅,学起打铁来。这个师傅给了他一把锤,叫他先学着打下锤。铁匠把烧红了的铁搁在砧子上,对老二说:“你记住了,只要见红就打,没错。”老二听了,不几天就学会“见红就打”的本事了。

老三出来后遇着个锔锅匠,就拜师学起锔锅来。锔锅匠唯恐他这个傻徒弟不明白,就把最简单的道理讲给他听:“锔锅锔破,见破就锔。”锔锅匠待老三记住了他的话后,这才开始教他拿钻钻眼和使把子。

锔锅匠不知花费了多少工夫,总算叫傻老三学会了锔锅的手艺。

老四出来后,一连几天没有学到艺,正愁得没法呢,忽然碰上了哭“娇儿”的妇女。

这个妇女哭的声音尖细,拖长,就跟那唱戏的一样,极动情。老四听着听着,心里一阵欢喜,跑过去说:“大嫂,大嫂,你收我做徒弟吧,我想跟你学哭!”这个妇女哭得正伤心呢,忽然听到傻老四说要跟她学哭,就没好气地说:“愿学就跟着学吧!”

就这样,人家哭一声“娇儿”,傻老四也跟着哭一声“娇儿”,人家的声音拖长,他也跟着拖长。哭了一阵子后,这个妇女见老四傻里傻气的,就嘱咐他说:“你回去以后,可不能随便哭,得见了死了人的时候才能哭。”傻老四听了以后,把头触在地上,狠狠地磕了个响头说:“见死就哭——俺记住了!”

这一天,兄弟四人都回家了,老地主问他们学到本事了没有?他们一齐说:“学到了。”

老地主一听很高兴,就说:“你们现在赶快把各人的本事学给我看看。”

兄弟四人听了以后,都做好了准备。不过这时候,老二拿着锤找不到红的东西发愁了;老三拿着钻和铁把子找不到破的东西也发愁了;老四沉着脸见不到死人更发愁了……他们都愁着自己的本事用不上。

唯独老大高兴,他笑哈哈地端着枪在屋里找苍蝇,他要打只苍蝇给老子看看。可是,碰巧这天的苍蝇也极少,他满天满地地找了半天,这才找着一个。他就专心地瞄着这一个,等着它落下。他还记着师傅的话:“只要见落就打,保准打中。”可谁想这只苍蝇却跟他闹起别扭来,说啥也不肯落下,一直在空中打转转,这样,他也就只能端着枪等着。突然,这只苍蝇一下子冲着老地主飞了过去,在他头顶的上空转了个圈以后,不偏不斜,正巧落在老地主的鼻子上,老地主一惊,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的工夫,傻老大就勾动枪机了。只听“砰”的一声,老地主的鼻子上就出了个大窟窿,接着,通红通红的血淌出来了。

这时候,老二一看乐了,说:“我是见红就打呀!”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抡起铁锤就把老地主的头砸烂了。

老三一看又乐了,说:“我是见破就锔哇。”

说着,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把他老子的头锔起来了。

老四一看更乐了,说:“我是见死就哭哇。”接着,张开大嘴就“娇儿娇儿”地哭起来了。

这一天,虽然老地主死了,但他的四个傻儿子却恣得了不得——因为他们学来的本事总算都排上用场了。

上一篇:糊涂县官 下一篇:王贵学话之罪有应得 声明:地主和他的四个傻儿子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