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11 10:11:2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介之推雕像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⑤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阅读提示]
介之推,又称介推,春秋时晋国贵族,曾随晋文公流亡国外。本文表现了介之推与母亲清廉自持的节操。同时,介之推的话语中也流露出一种对于天命的迷信。
[注释]
①晋侯:指晋文公。②从亡者:随晋文公流亡?共过患难的大臣。③献公:重耳的父亲。④惠?怀:晋文公之前的两个国君。晋献公死,子吾?子圉先后继位,称惠公怀公。⑤绵上:地名,在今山西境内。
[知识梳理]
1.文言实词
①介之推不言禄:禄,名词,禄赏?封赏。②惠?怀无亲:亲,名词,亲近的人。③主晋祀者:祀,祭祀。④以死谁怼:怼(duì),怨恨。⑤不食其食:前一个“食”是“吃”的意思,用作动词;后一个“食”是“粮食”的意思,名词。⑥言,身之文也:文,修饰,此处有“表白”的意思。⑦以志吾过:志,动词,标记。
2.难句翻译
①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译文:在下的臣子把自己的罪恶当作正义的行为,在上的国君奖赏他们的邪恶行为。
②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译文:怨恨他们的行为却又效仿他们争功求赏,罪过更严重了。
③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以此记下我的过错,并表彰这个善良的人。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流亡的人,介之推不谈封赏,封赏也没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所以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还以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财物的人我们还叫他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在下的臣子把自己的罪恶当作正义的行为,在上的国君奖赏他们的邪恶行为,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介之推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封赏?就这样死了,怨恨谁呢?”介之推回答说:“怨恨他们的行为却又效仿他们争功求赏,罪过更严重了。而且我发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母亲说:“让国君也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表白。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表白它?这样做就是寻求显达了。”他的母亲说:“能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至死。
晋文公寻找介之推没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他的封地,说:“以此记下我的过错,并表彰这个善良的人。”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屈原:玉米田的传说
-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大诗人。他担任过楚国的大臣,参与国家内政和外交大事。为了使楚国强盛,屈原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