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11 10:10:0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传说版本颇多,大体如下:晋国公子重耳因国难流亡在外,路上缺少食物,饿得奄奄一息时绝望地说:

“重耳饿死事小,只怕晋国的老百姓没有出头之日了。”

与他同行的介之推闻言,认为重耳若能登基,必将是位明君,于是割下大腿上的肉,伴着野菜煮给重耳吃。重耳知道后很感动,后来他顺利登上晋国王位,是为晋文公

登基后,晋文公大赏群臣,却唯独忘了介之推,等他想起来时,才知道介之推已经带着母亲躲进深山了。晋文公听信小人之言,放火烧山,希望将介之推逼出来,结果烧死了介之推母子。晋文公知悉后十分伤心,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介之推画像

介之推画像

这个传说流传甚广,在中国乃至中国周边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地,都有着类似的传说,但这毕竟是个传说,而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

最早关于介之推的记载,出现在《左传·僖公廿四年》(公元前636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左传》的这段描述,大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晋文公流亡在外,介之推跟随,重耳登基后赏赐跟随流亡的人,但唯独缺了介之推,介之推也没争取;

2.介之推认为,重耳能等到晋国王位,是天命所归而非人力所为;

3.那些贪天之功为己有的人,是在行欺骗之行,而重耳还赏赐这种行为,令人不能容忍;

4.介之推的母亲劝他去求赏被他拒绝,于是母子二人隐居山林,后来死在山中,晋文公找他们没找到,于是把绵上的田封给他,用来记载自己的过失。

在《左传》的记载中,完全没有“割股奉君”的桥段,只有“介之推不言禄”。那么,介之推传说的流变从何而来呢?

屈原庄子为抒胸臆对传说“添油加醋”

介之推死后,关于他的传说开始流传,也逐渐发生流变,在屈原的《九章·惜往日》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在屈原的笔下,介之推已经是抱树被烧死了,而且晋文公还颁布了禁令(禁令具体是什么屈原未讲),同时,晋文公还穿着缟素(丧服)为介之推哭丧,但显然,这是屈原借介之推以浇心中的块垒。

差不多同一时期,庄子在《盗跖》(有观点认为《盗跖》不是庄子所写,但这并非本文的重点,不展开论述)中也写了介之推的故事,原文如下:

“介之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在庄子的描述中,介之推有了“割股奉君”的行为,可谓忠臣,但最后因为没有得到赏赐,愤怒离开,最后被烧死。从《盗跖》篇看,庄子似乎对介之推持批评意见,认为他和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没什么区别。

不论是屈原的吟唱,还是庄子的叙述,介之推的故事都开始变得丰富起来,新的材料逐渐被添加进去,介之推的形象离《左传》的记载也越来越远,最终,“割股奉君”、“不言禄”的介之推出现在历史传说中,并且与寒食节、清明节挂钩。

介之推所代表的,越来越向忠孝的形象靠拢,与《左传》中介之推的言论相去甚远。

上一篇: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下一篇: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声明: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杜康是夏朝最早的酿酒人吗?
杜康是夏朝最早的酿酒人吗?
自古以来,中国的各种圣是应有尽有。诗圣有杜甫,书圣有王羲之,医圣有张仲景,茶圣有陆羽等等。那么杜康是什么圣呢?很显然,这个中国酿酒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董卓的家庭
董卓的家庭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齐宣王拜颜斶
齐宣王拜颜斶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