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11 10:08:2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食条注、唐代人李涪、南宋人罗泌、近代学者李玄伯都认为,寒食节并非起源于纪念介之推。其中,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对介之推的质疑更直接。

李渔认为介之推“割股奉君”的行为,本质上是为了谋取回报,“当其割股救馁之时,已先伏一求多之念于胸中矣”。割股只是为了获得非常之报,这与易牙煮了儿子给齐桓公吃没有什么不同。晋文公放火烧山以后,介之推之所以没有跑出来,是因为他不能像鸟那样容易避开火苗。

如果仅仅把介之推看作忠臣孝子,因为没有得到回报就躲进山林,那李渔的批判与质疑就显得有一定道理,但若抛开民间传说,回到《左传》中对介之推的描述,则不难发现,李渔的质疑根本站不住脚。

依据《左传》的原文,介之推之所以躲进山林,是因为他认为晋文公继位是天经地义的事,天命所归,无关旁人,所以其他人不应该去争功。

(《左传》原文: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千古贤臣介之推

千古贤臣介之推

按照这段描述,介之推根本不可能接受晋文公的赏赐,因为这违背了他对道义和天理的理解,与他的价值观完全相悖,甚至他认为,晋文公赏赐那些自以为有功的人,是在开不良风气——即鼓励人们犯上作乱,作假造假。

《左传》最后也写道,晋文公把绵上的土地封给介之推,以此彰显自己的过失。显然,在《左传》的作者左丘明(相传为鲁国史官)看来,介之推无疑是正确的,因此才值得记录。

《左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其核心理念必然符合儒家价值观,介之推自然符合“忠”。但要知道,先秦儒家的“忠”并不等同于后世的“忠”,而是与“恕”相对,孔子谓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的是恪尽职守,做好本分的事。

那么,对于介之推而言,本分的事是什么?显然是以独立之精神,维护晋国社会的正常秩序:既然晋国已经出现“上下相蒙”的情形,自己不能接受也不能阻止,只好远离,躲进深山(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以此向晋文公抗议。

当然,最后晋文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这才是介之推的价值所在,一个“士”或者知识分子所应该有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而言,将介之推仅仅看作是“忠臣孝子”,是对介之推最大的矮化。

上一篇: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下一篇: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声明: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王冕好学
王冕好学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相传夏桀攻打过岷山,得到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美女。这两个女人不仅长得妩媚,还很会跳舞,桀陷入了对她们的迷恋,还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华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是风水不好?还是黄泉之下无颜见父皇?雍正命身后不追随父皇,而在几百里之外另找“万年吉地”。数千名哑巴被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