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刘备与赵云的故事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8-01-17 12:19:3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备曹操大军追杀,与主力走散。忽糜芳赶来道:“赵子反投曹操去了也!”刘备斥道:“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张飞也说赵云可能投曹,刘备又驳道:“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糜芳一口咬定:“我亲见他投西北去了!”刘备却十分坚定地说:“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后来赵云果真数次杀入曹军重围,怀抱阿斗而来,验证了刘备的前言。

大将临阵投敌,实乃兵家大患。而刘备闻听赵云“叛逃”,却不惊不诧,断言:“子龙必不弃我”,体现了对部属的充分信任。

赵子龙剧照

刘备之信任,来自知人。赵云不仅武艺高强,且为人忠义耿直。他原在公孙瓒处,刘备投奔公孙瓒见到赵云,两人谈得十分投机。赵云因哥哥去世,辞别公孙瓒。刘备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拉住他的手依依惜别。其实,赵云对刘备已十分倾慕。他想投靠刘备,却又不愿伤了与公孙瓒的和气。因而借兄丧之故离开公孙瓒。临走时对刘备留下一句话:“终不背德也。”寥寥数字,给刘备吃了定心丸。后来刘备依附袁绍,赵云又赶到邺城去追随他。此后,赵云为刘备招兵买,出生入死,屡立战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考察,刘备对赵云的为人已有了深入的了解。刘备坚信“子龙必不弃我”,正是以此为依据的。

刘备对赵云之信任,也来自他的自信心。他对赵云一见倾心,第一次相见,便有不舍之意。但又不能挖老朋友的墙角。赵云奔兄丧,刘备与之“捉手而别”。后来赵云来投,刘备与他“同床眠卧”。在以后的征战中,刘备对赵云一直充分信任。让他主管骑兵部队,并把家小交他保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刘备相信自己的苦心不会白费,相信赵云会实践对自己发出的“终不背德”的承诺。

这信任,又来自他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逃走投奔了袁绍。关羽兵败做了俘虏。曹操拜他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斩了袁绍大将颜良,曹操又表奏封他为汉寿亭侯。如此优厚的待遇,也没能使关羽背离刘备而留于曹营。《三国演义》中说,刘备曾对关羽的回归表示怀疑,并写信激他。果真如此,还确实委屈了这位关公。刘备对关羽的去而复归当是记忆犹新的,因而这次对赵云是再不能错怪了!

刘备对赵云之信任,表现了他高超的领导艺术。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应相信自己的洞察力。

否则,人云亦云,判断失误,动辄整人,失掉的不仅仅是被整者之心。且即有反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拉也是拉不住的。

如为此而惊慌失措没了主张,失掉主帅风度,难免乱了军心,更有损自身威信。

上一篇:赵云如果被重用,会是怎样的情形? 下一篇:赵云真的是女子吗? 声明:刘备与赵云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白起人物简介 杀神白起是怎么死的?
白起人物简介 杀神白起是怎么死的?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
王冕好学
王冕好学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工䱷太子姑發剑,1959年在安徽淮南的蔡聲侯産墓出土。蔡聲侯産墓此次出土遗物112件,以青铜兵器和车马器为主。其中,有工䱷太子姑發剑1
张仪连横
张仪连横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
齐威王活煮贪官阿城大夫
齐威王活煮贪官阿城大夫
舆论的力量是很大的,可是一旦不能判断而受到舆论的左右,就可能做出悔恨终生的错事。齐威王不听信传言,而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