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蕴山

【生卒】:1887—1981

【介绍】:

朱蕴山 ,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革命的坚强战士和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

朱蕴山,安徽六安人。父朱纮早年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退隐六安嵩寮崖,斗志不衰。朱蕴山在家庭薰陶下,从小勤奋好学,追求真理,勇于斗争。1906年,入徐锡麟主办的安徽巡警学堂。经徐锡麟介绍,参加光复会,进行反清活动。1907年,朱蕴山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捕陪斩,临危不惧,他的英雄行为广为人们传诵。1908年,朱蕴山参加同盟会,积极投入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的斗争。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他进行反袁、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6年,他与刘希平等密谋在安庆起义,不料事泄,再次被捕。1919年,他积极支持“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和皖南农民暴动。他通过在京、沪读书的皖藉进步青年传递革命书刊供学生阅读。他在自己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中,支持教师向学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介绍列宁、高尔基、李大钊等人物及其著作,传播克思主义。据不完全统计,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师生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达数十人之多。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朱蕴山逐渐走上了新民主义革命的道路。1922年8月,朱蕴山在上海谒见了孙中山,参与酝酿改组国民党计划。1924年1月,他参加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朱蕴山一直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在革命活动中,坚决与破坏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右派势力进行斗争。1925年,朱蕴山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出席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党团会议。1926年1月,朱蕴山参加了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他随即返皖,成立了国民党临时省党部,吸收一部分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工作。他们团结国民党左派,打击右派势力,推动了安徽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朱蕴山立即投身北伐战争。他们以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名义策动军事反正,迎接国民革命军入皖,并推动地方武装统一组成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四·一二”政变后,朱蕴山到武汉,与邓演达等赴郑州,争取冯玉祥支持武汉革命政府,未果。不久,宁汉合流,国共分裂。

大革命失败后,朱蕴山到江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旋奉命转回武汉,邀集安徽、江苏、浙江及其它各省左派人士齐集广州,拟另立革命政府,与南京蒋介石政府对抗。可是,当朱蕴山到达上海时,贺叶挺等部队已遭失败。朱蕴山乃积极支援中共开辟鄂豫皖苏区工作。1927年冬,朱蕴山响应宋庆龄、邓演达在莫斯科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号召,在上海与谭平山、张曙时、李世璋、彭泽民、季方等人共商,决定建立反蒋机构。国共分裂后,朱蕴山对瞿秋白李立三的惩办主义和盲动主义不满,特别是对张国涛在鄂豫皖苏区搞肃反扩大化,杀害了他的学生和战友许继慎、薛卓汉等人不满,并对王明的机会主义路线感到失望,痛苦地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但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剿共政策,进行不调和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徐谦合作,推动李济深接受“联共抗日反蒋”主张,组织了革命军人抗日联合会,秘密成立了黄埔革命同学会,进行反蒋活动。1933年,他参与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组织察绥抗日同盟军活动。他还参与了福建人民政府和红军联合抗日反蒋的谈判,但没有得到王明的代表李竹声的同意和支持。不久,福建人民政府失败,红军离开南方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1933年朱蕴山《船中逢老友李锡九》中“海水汹汹涌危楼,最难风雨客同舟”之句,与1934年诗《病中有感》:“铁错铸成嗟已晚,金瓯缺后补应难”,就是对此事的深深慨叹。1935年,朱蕴山与李济深、蔡廷锴等发起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他主持华北民族革命同盟工作,与吉鸿昌等合作开展抗日反蒋活动,并往返两广、晋、绥,进行秘密联络。朱蕴山对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途中发表的《八一宣言》衷心拥护,对红军胜利到达陕北,无比欣喜。1936年他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两次去太原。1937年春,带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亲笔密函,偕同代表南汉宸、彭雪枫,三去太原与闫锡山进行秘密谈判,会商联合抗日的措施及组织革命团体等问题,为促进山西与共产党合作,推动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董必武、叶剑英赞同下,朱蕴山到大别山,组织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李宗仁任主任,朱蕴山任总务部长。他组织、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开展民众抗日运动,集中人力、物力,以大别山为根据地,实行全面抗战,搞得热火朝天。动委会团结了成批的华北流亡学生和东南爱国青年,将他们秘密分批送到新四军所在地,为新四军补充了大批干部。他还从给养等方面支援新四军。1938年秋,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移驻湖北老河口,李宗仁辞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职,电请国民党当局任命朱蕴山为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时隔一个多月,桂系将领廖磊主皖,国民党右派刘真如等卷土重来,改组动委会,采取防共、排共方针。朱蕴山愤然辞职。

1939年,朱蕴山来到重庆,在周恩来、董必武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推动抗日。他往来于川、康、滇、桂等省,团结、联络西南国民党民主派人士,反对国民党当局推行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协调国民党左派、民主派的抗日运动,广泛宣传联共抗日反蒋主张。1942年秋冬间,他又去湘、粤、赣,访问了李章达、蒋光鼐、肖云帆等,为推进国民党民主运动,在思想上、组织上作了一次初步协调。然后返回成都、雅安与张澜、刘文辉等商谈,到重庆,向周恩来、董必武作了汇报。他还参与了改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为中国民主同盟工作;参加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筹备会十人小组,更广泛地团结国民党内爱国民主分子参加抗日民主运动。1943年冬,他去到昆明密访龙云,促使龙云秘密参加了民盟,使龙云与中共建立了直接联系,推动昆明民主运动的发展。1944年1月,他由昆明到桂林。通过他的工作,密切了李济深与龙云的联系。他还专程到湖南东安访问了唐生智。2月,他与李济深去李任仁家乡,与杜斌丞密商西北与西南爱国民主运动的联合。若一旦出现蒋介石投降日本的局面,就决定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组织起来,与延安联合在一起,坚持抗战到底。为了缓和龙云和杜聿明之间的冲突发展,他再专程去昆明,并介绍杜斌丞协助龙云开展工作。5月初,正值桂林面临沦陷之日,他又由昆明到桂林,力劝李济深回到苍梧保卫家乡,不去重庆担任军事参议院院长。6月初,他途经昆明返回成都、重庆,加强了西南国民党实力派龙云、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与国民党民主派和共产党的联系,以贯彻联共抗日反蒋的主张。1944年秋,朱蕴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中央委员,以后又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国内关系委员会副主任。在抗日战争中、后期,朱蕴山不辞艰险,四方奔走,为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做了大量工作。

抗战胜利后,民心向往和平、民主、团结和统一。中共中央提出的“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日益深入人心。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国飞机大炮和几百万美元的“支援”下,撕毁《双十协定》,在八百里战线上,向解放区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重新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朱蕴山认为,蒋介石依靠美帝发动内战是违背民心的。战争的前途是:美蒋必败,中共必胜。1947年,他为了加强对国民党民主派的工作,秘密去香港。临行前,曾往南京梅园新村中共办事处见董必武。董必武对朱蕴山十分信任,说:“现在你个人所做的工作和党内要求一样,可多帮助任潮先生(李济深)及其它民主派同志分头努力”。他到香港后,与李济深、何香凝、蔡廷锴等经过多次协商,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元旦,民革正式成立,公开发表宣言,提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朱蕴山当选为民革中央常委。同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号召,他和李济深、何香凝等代表民革中央发表声明,响应号召。12月,他同李济深等由香港北上,进入东北解放区。1949年1月,朱蕴山与李济深、沈钧儒等55人代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9月,他作为民革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76年,朱蕴山以“解珮令”词牌填词,回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奔走革命的艰辛历程:

几度滇池,三年香岛。把平生,心血耗尽。生死斗争,全不顾、花秋崖峭,那怕他,肠小道。

既访龙刘,也趋张老。论统战,周公主脑。奔走豪门,却不要,分文半钞,只赢得,兴亡看饱。

注龙刘 指龙云、刘文辉

注张老 指张澜

周公 指周恩来

新中国成立后,朱蕴山历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全国人民的大团结,作出了新的贡献。

朱蕴山于1981年4月30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4岁。

朱蕴山学识渊博,吟诗作文,文采横溢,爱憎分明。他写下了不少具有革命内容、情怀壮烈的诗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部分诗文收集在《纪念朱蕴山文集》中。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董卓生平
董卓生平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工䱷太子姑發剑,1959年在安徽淮南的蔡聲侯産墓出土。蔡聲侯産墓此次出土遗物112件,以青铜兵器和车马器为主。其中,有工䱷太子姑發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