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枢
【介绍】:
陈铭枢,民主革命家,爱国将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创始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
陈铭枢,字真如,广东合浦(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人。父为清朝廪生,幼年随父读书。1906年,入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入学后不久,参加了同盟会。1909年,与蒋光鼐一道考入南京陆军中学,担任该校同盟会对外联络工作,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广州黄花冈起义时,他只身赴香港联络参加起义,未果。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南京陆军中学同学蒋光鼐、李章达、陈果夫等十余人,到武昌参战,在革命斗争中深受教育。南北议和后,他投效姚雨平部,包围张勋于南京,并追击至徐州,大震军威,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学习。1915年,因参加谋杀袁世凯亲信广东督军龙济光的活动,事泄,被捕入狱,后越狱逃往日本,在日本学习政治经济。1916年袁世凯死后回国,在粤军中任职,他勇敢善战,崭露头角。1920年11月,孙中山任命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陈铭枢所部改编为第一师第四团,任团长,1924年,升任旅长,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他率部参战。8月,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他任第四军第十师师长。9月,广东革命政府进行第二次东征和南征邓本殷,他参加南征的战斗。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陈铭枢所率第十师,张发奎第十二师,叶挺独立团士气高昂,所向披靡,特别是在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汉等战役中,打败了北洋军阀吴佩孚,战功卓著,第四军被誉为“铁军”。1927年1月,第十师在武汉扩充为第十一军,陈铭枢升任军长,蒋光鼐任副军长。下辖两个师,蔡廷锴任第十师师长,戴戟任第二十四师师长。陈铭枢还兼任武汉卫戍司令。1927年3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维护孙中山三大政策、提高党权、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等决议。陈铭枢对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认识不清,对蒋抱有幻想,对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对蒋介石的批评不满。在会议尚未结束时,悄然离开武汉前往南昌与蒋为伍,为蒋介石增添声势和力量。不久,蒋介石突然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二十多年后他回忆这一段经历时,沉痛地说:“我在国共分裂时期,从正面走向反面,成为蒋介石的帮凶”。
1927年4月18日,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陈铭枢出任南京政府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此时,他原率领的第十一军已由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福建重建,迎陈铭枢任军长。1928年2月,陈铭枢率第十一军回广东。3月,被任命为广州政治分会委员。11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30年7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进行中原大战。蒋介石令陈铭枢部蒋光鼐率第六十、六十一师增援津浦前线,蒋光鼐率部迅速占领济南,取得胜利。1931年2月,蒋介石扣留胡汉民于南京汤山,胡派人物在两广实力派支持下,组织了广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非常会议和国民政府,与南京政府对立。陈铭枢被挤出广东。他离开广州去香港,经日本转南京。同年7月,他任“剿共”右翼军总司令,进攻中央苏区。他率领第十九路军三个师外,还节制陈诚、卫立煌、上官云相、郝梦龄、赵观涛各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调陈铭枢任京沪卫戍司令兼淞沪警备司令,第十九路军亦由江西调到京沪一带。由于他和蔡元培、张继等奔走调停,“宁粤分裂”转为“宁粤合作”。同年12月,蒋介石在胡汉民、李济深、汪精卫等压力下,被迫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职务,由林森代理国民政府主席,陈铭枢代理行政院长。不久,孙科任行政院长,陈铭枢任副院长兼交通部部长,并任新成立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特别委员会委员。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在侵占东北后,又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守军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战。淞沪抗战,违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十九路军原是陈铭枢的部属,所以他被迫辞去了交通部长职务,京沪卫戍司令一职也被蒋介石撤消了。在蒋介石的压迫下,陈铭枢无法在南京立足,便愤而出走,1933年出国到欧洲去考察。1933年7月,陈铭枢从欧洲返回香港,在香港联系各方力量,从事反蒋活动,曾多次秘密到福建与蔡廷锴,蒋光鼐商议反蒋事宜。蔡廷锴、蒋光鼐也在福建进行了扩军等反蒋准备工作。同年10月,十九路军和红军达成了共同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3年11月22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推举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陈友仁、徐谦、黄琪翔、李章达、何公敢等组成中央委员会。陈铭枢任文化委员会主席。1934年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1935年8月,陈铭枢在香港与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李济深任主席,他为副主席之一。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后,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于12月发表政治宣言,响应中共的号召,主张集中一切力量进行民族革命,策动全国海陆空军武装全国民众对日作战,收复失地。1936年陈铭枢在莫斯科曾与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就抗日救国问题交换过意见,归国后又派代表和陕北联系,商谈合作事宜。在对待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上,有了重要的转变。同年9月18日,他在法国与陈柱天、吴克坚等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号召旅欧华侨联合起来,共同抗日救国,谴责蒋介石的对日屈辱投降政策。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铭枢回国,任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他不能率军队抗日,就开展社会活动,成立了中国国民外交协会和世界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还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团结蒋介石抗战,两次上书陈述对于外交和内政的意见,强调全国总动员,共赴国难,力促蒋介石实行全面抗战。1943年初,他与国民党内进步人士谭平山、杨杰、王昆仓、郭春涛等筹组一个经常性的民主同志座谈会,8月,成立了谭平山、陈铭枢、杨杰、朱蕴山、王昆仓、郭春涛、许宝驹、于振瀛、何公敢、甘祠森十人筹备小组。1944年,开始发展组织,吸收成员,并拟订政治纲领,筹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10月,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召开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成立大会,选举了以谭平山、陈铭枢、杨杰、柳亚子、朱蕴山、王昆仓,郭春涛为常务理事的领导机构。1946年5月,他与李济深、冯玉祥、刘文辉、龙云、张澜、蒋光鼐等在重庆举行秘密会议,对如何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交换了意见。同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他断然拒绝参加。1948年元旦,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与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合并,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陈铭枢积极在国民党内进行工作,曾联络浙江省主席陈仪进行反蒋起义,可惜事为蒋介石发觉,陈仪被杀害;他还对湖南省主席程潜、上海代理市长赵祖康进行过工作。1949年5月,他积极拥护召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由香港北上,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陈铭枢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兼理论政策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统一祖国献计献策。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虽身处逆境,仍然十分关心国际和国内大事,积极阐明自己的见解。
1965年5月,陈铭枢于北京逝世。终年76岁。错划右派问题于1979年改正。
陈铭枢还对佛学很有研究,工于诗、词、书、画。
1989年10月,在陈铭枢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民革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座谈会;并出版了《陈铭枢纪念文集》,收集了纪念文章13篇,陈铭枢文章7篇,诗词25首。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
- 詹天佑买马车
-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先后指挥了塘沽、天津间的铁路铺轨工程,完成了滦河大桥工程和著名的京张铁路工程。詹天佑一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