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云

【生卒】:1884—1962

【介绍】:

云 ,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

龙云,字志舟,彝族,云南昭通人,出生于彝族中统治阶层家庭。年青时拜师学武术,在当地以械斗勇猛著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云南响应,10月30日爆发昆明“重九”起义,云南光复,成立了以蔡锷为首的云南军政府。龙云参加了滇军。1912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骑兵科学习。1914年,在云南讲武学堂学习时,打败了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法国大力士。毕业后,到昭通独立营任少尉排长、中尉排长。不久,调回昆明任云南都督唐继的中尉侍从副官,很快提升为唐的警卫军中队长,又升为警卫军大队副、副大队长、大队长。1922年,唐继尧被顾品珍赶下台。唐继尧离滇赴香港时,委任龙云为近卫第十一团长,驻兵蒙自。同年秋,他与拥唐的第二卫戍区司令兼蒙自道尹李友勋,借响应孙中山讨伐陆荣廷桂军之名,进兵广西,被委任为李友勋旅梯团长。攻下柳州后,任柳州警备司令。1922年,龙云随唐继尧回滇讨伐顾品珍,将顾击毙。唐继尧重掌云南大权,论功行赏,龙云被委任为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驻昆明。龙云从此掌握滇军实权,成为滇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1925年初,龙云奉唐继尧命进兵广西,攻占南宁。但因其它各路滇军失利,退回云南。1926年秋,唐继尧将亲信近卫部队,改由其弟唐继虞指挥,龙云被重新委任为昆明镇守使。1927年2月6日,龙云与其它三镇守使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因不满唐继尧的专横独裁,联合发动反唐政变,成立了云南省务委员会,龙云任省务委员会委员兼云南讲武学堂校长。6月,武汉国民政府任命龙云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胡若愚为第三十九军军长。7月1日云南正式易帜,隶属武汉国民政府。8月,龙云任云南代理省主席。1928年1月,龙云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总指挥。1929年秋,龙云先后击败了与他为敌的胡若愚、张汝骥及唐继尧余部,统一了云南。从此,开始了他对云南长达十八年之久的统治。在逐步统一云南期间,龙云追随蒋介石,在云南进行了“清党”,同时,又与蒋介石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对蒋介石的排除异已政策,怀有戒心。从1931年起,他对军队、财政诸方面进行整顿。龙云直接向德、法、比、捷等国购买军火,成立军官学校,逐步建立起忠于自己的滇军系统。到抗战前,已培植了一支完全由他指挥,给养由地方自给的正规滇军三万多人。在财政方面,龙云派卢汉以九十八师师长身份,兼任财政厅长,由于卢汉执法严明,扭转了云南财政在历史上基本上入不敷出的局面,税收大增,不仅还清积欠,收入还有剩余,财政趋于稳定。龙云还极力扶植彝族中的统治阶层人员任党、政、军各种要职,逐步形成以他为首的地方实力集团。1935年,红军长征过黔滇时,蒋介石任他为第二路军总司令,对红军进行防堵追剿。

抗日战争爆发后,龙云先后担任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主任,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团长、陆军副总司令等职,在云南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全国抗战。1937年8月,龙云在南京出席国防会议期间,与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见面,受到巨大鼓舞。他在会议上当即决定,云南出兵20万;与朱德交换了电报密码,和延安建立了秘密联系。蒋介石为了削弱龙云的实力,借“抗战”之名,将云南军队编为第六十军,任卢汉为军长,开赴前线。1938年,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在战斗中第60军坚持了20多天的阵地战,粉碎了日寇的多次进攻,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日军称滇军为“南蛮兵”,他们很怕“南蛮兵”。第六十军亦作出了巨大牺牲。滇军第六十军有三个师。台儿庄战役后,仅能编成一个师。其余两个师回云南组建。7月,184师参加武汉保卫战,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也参加了战斗,被日本兵称为“女南蛮兵”。龙云主持新编成五十八军和新三军,开赴前线。滇军随即改编为第三十军团,卢汉为军团司令,下辖第六十军、第五十八军和新三军。滇军抗战出动总兵力达到了22万。滇军在台儿庄及以后的战斗中,为国家、为民族慷慨捐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此,朱德在1938年8月21日致信龙云给予了热情的肯定。1938年12月,第三十军团改编为第一集团军,龙云任总司令,卢汉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1940年9月日寇进占越南河内以后,云南边境吃紧。龙云要求调回两个军,防守滇南。蒋介石只许调回第六十军两个师回滇,成立滇南作战军,以卢汉为总司令。同年底,滇南作战军总部改为第一集团军总部,原第一集团军总部改为副总部。1945年初,第一集团军扩编为第一方面军,卢汉任总司令。名义上辖第一、第九两个集团军,但龙云、卢汉只能控制第一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系蒋介石的嫡系关麟征部,实际上起着监视滇军的作用。在抗日战争中龙云与蒋介石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矛盾不断尖锐化。龙云为了对蒋介石进行斗争,有意结识了一些民主人士乃至共产党人。1943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派华岗到龙云身边工作。龙云通过华岗、罗隆基、缪云台等人与共产党及民主党派保持密切联系,不仅在政治上给予必要的保护,而且在经济上也给了不少的帮助。由于龙云拒绝与国民党特务合作,特务们始终没有找到中共地下党的线索,云南全省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和外围组织“民先”、“民青”等基本上都未遭受破坏。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昆明的民主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时的昆明有“民主堡垒”的美称。1944年,龙云秘密加入了民盟。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1945年8月,蒋介石命令第一方面军全部开往越南受降。龙云要求将暂编第十九师、第二十三师、第二十四师留云南,蒋介石不许,只同意留第二十四师。当卢汉率领第一方面军开往越南后,蒋介石即坐镇西昌,亲自指挥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官杜聿明,以武力改组云南省政府。1945年10月3日凌晨,杜聿明部队突然占领昆明市各要害地区,包围龙云住宅。龙云毫无准备,逃上了五华山,指挥仅有两个连的卫队进行抵抗,并立即发出戡乱电报,令卢汉等部讨伐杜聿明“叛变”。因通讯线路被切断,电报未能发出去。3日晨,杜聿明派人向龙云宣布了蒋介石免除他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主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及所兼各职的命令;任命他为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龙云称这次蒋介石武力改组云南省政府的行为是“小偷式政变”,非常气愤,拒绝去重庆。最后还是不得不于10月6日去重庆就任新职,从此结束了他在云南的统治。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军事参议院裁撤,成立战略顾问委员会,龙云任副主任,代行何应钦主任职。实际上过着被监禁的生活,前后达三年之久。1948年秋,龙云得知消息,蒋介石要劫持他去台湾。12月8日,在行政院救济总署空运大队大队长美国人陈纳德的帮助下,逃离南京,经上海、广州转香港。1949年3月,代总统李宗仁希望龙云回南京共商国是和云南的一些问题。何应钦也打来了电报。他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拒绝和他们“共商国是”;并力劝李宗仁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条件。龙云在香港参加了民革,在李济深北上后,他代为主持了民革工作。龙云非常关心云南局势,多次派人回云南劝说卢汉早日起义。8月15日,与黄绍竑等44人,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表示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龙云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龙云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常委等职。建国初期,在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安定西南地方的社会秩序,维护民族团结,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作出了贡献。他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并对民革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作出了贡献。

1957年,龙云被错划为右派,但他没有动摇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1960年,龙云得知成昆铁路工程计划自宜宾溯金沙江而上的消息后,立即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认为不宜如此设计。经铁道部重新勘测、比较,结果按龙云的意见修建了现行的路线。

1962年6月27日,龙云因患急性心肌梗塞症于北京逝世,终年78岁。6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摘掉龙云的“右派”帽子,同时,组成了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为主任委员的龙云治丧委员会。周恩来亲临龙云住宅吊唁,肯定了龙云一生“反蒋、抗日、联共”三大功劳。

1980年6月,中共中央对龙云错划为“右派”问题,予以改正。1984年11月19日,民革中央为龙云诞生一百周年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商均虽然被太史公定论为不肖,没有能力承继帝位,可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海内经》说,义均是始为巧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10岁考取清廷官派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回国后毕生致力于我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