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介绍】:
杨杰,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
杨杰,字耿光,云南大理人,1889年1月25日出生于一个贫穷的白族家庭。6岁入私塾。他勤奋好学,天资聪颖,过目不忘。11岁,入大理敷文书院。1905年,入昆明陆军小学堂。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于1906年被保送到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一年以后,通过考选,与蒋介石一道东渡日本,入日本陆军士兵预备学校学习,1909年,考试合格,正式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同年,加入同盟会。
1911年,杨杰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参加辛亥革命。不久升任沪军威武军第二营营长,1912年5月,升任该军第一团团长,授衔陆军上校。1913年,杨杰回云南参加蔡锷领导的军队。此时贵州局势紊乱,蔡锷应邀,派唐继尧率兵二千赴黔援助。原贵州都督杨柏舟率兵数万乘机返黔。唐军不能抗衡。蔡锷增兵支援,杨杰应邀同往。杨杰率部先抗后攻,两翼突击与敌恶战两日余,击败杨柏舟军,迫使其退出贵州境,取得了以少胜多的“铜仁大捷”。滇黔战史将此役称为“杨杰黔东之捷”。1913年3月,杨杰任黔军步兵第十团团长,9月,升第一旅旅长,兼重庆卫戍司令官、四川政务厅厅长等职。被授予少将军衔。1914年,回昆明任云南讲武学堂骑兵科科长兼教官。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首先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通电讨袁。杨杰参加护国军,任第三军第五支队长,旋任第一纵队司令,驻滇川边界昭通、叙府一带。1916年2月,任护国军第四军参谋长,兼叙府卫戍司令及第一梯团长。在护国战争中屡建功勋,晋升为中将。1917年1月,到北京任总统府军事咨议。1921年再度赴日本,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在日本陆军大学学习四年中,杨杰专心致志,勤学苦练。他在住室中,挂满了世界各国的军事地图及自制的各种军事图表。还搜集了各国的战例照片和各种最新武器的图案,认真比较,细心研究,加上他原有的实践经验,使他成为陆大出类拔萃的人才。学校经常让学员指挥海陆空大演习,以训练和考察学员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一次演习中,杨杰被选为统帅。他指挥演习,得心应手,并有独特的创新,得到日本天皇的赞赏,并赐予宝刀。在日本,杨杰有“天才将军”之称。法国著名军事家霞飞元帅到陆大参观时,杨杰被学校预选为备咨询的学员之一。他丰富的军事知识和不同一般的见解,使霞飞元帅认为,“此人必将成为在东亚杰出的军事人才”。1924年冬,杨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大学第十五期。日本当局请知名人士及其好友,劝他留日本,许以优厚待遇。他不为所动,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杨杰回国后,任国民军第三军参谋长。1925年3月,任国民军前敌指挥官。9月,任河南陆军训练处教育长。这时,国共实行了第一次合作,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政府。杨杰遂投奔广东。1926年5月,杨杰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总参议,协助军长程潜制定作战计划,参加北伐战争。同年12月,任第十七师师长。1927年3月,率部与友军攻克南京。3月26日,蒋介石将第六军改编成第一纵队,以杨杰为纵队长。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政府,杨杰被任为国民革命军新六军副军长、代理军长,参加军事委员会。5月,率领第一军第一、三师及第六军,随第二路军继续北伐。7月,第六军改称第十八军,杨杰任军长。8月,蒋介石宣布下野之前,将第二路军退守长江南岸,交杨杰指挥。1928年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自任全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任杨杰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1929年4月,任海陆空军总司令行营总参谋长。在连年的新军阀混战中,杨杰帮助蒋介石击败了对手。当中原大战刚刚结束,蒋介石立即向红军进攻。杨杰认为,这违背了孙中山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宗旨,与自己平生的愿望不吻合。便向蒋介石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不能把力量用去打共产党,应赶快集中力量,进行国防建设,加强国家抵御外侮的力量。蒋介石拒不采纳。他便与方鼎英化装离开部队,避居上海。“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被迫下野,国民党召开了四届一中全会,改组国民政府,杨杰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任陆军大学校长。1932年1月,蒋介石回南京召开“国难会议”,撤销海陆空军总司令部,成立军事委员会,蒋介石任委员长,杨杰任参谋次长,兼陆大校长。以后蒋兼任校长,杨杰任教育长,主持陆大实际工作。1933年3月,日军进犯长城一线,杨杰兼任第八军团总指挥,对日作战,因受何应钦排挤,被撤职。同年9月,往欧洲考察军事。他到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苏联等廿九个国家进行了历时一年的实地考察。在苏联,斯大林对他很器重,称他为“战略专家”,多次接见。对他所著《蒙古骑兵之性质及其使用法》一书深为赞赏。访英时,与英国国防大臣谈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国防大臣拿出一份伪造的国防计划,请他斟酌。他看后说,这份计划未见得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英国定要亡国。国防大臣很是惊讶,问他如何修改。他提出的修改意见,同英国真的国防计划大同小异。国防大臣十分赞赏杨杰的军事才能,称他为“军学泰斗”。杨杰于1934年秋回国,写成《欧洲各国军事考察报告》一书,向蒋介石建议,要赶快进行重工业建设,进行国防工业为重心的兵工工业的根本建设,克服依赖外国武器的弱点。他指出:“……世界火拚战祸一开,必蔓延全世界。是时,各国自顾不暇,势必以海军封锁我国各口岸,断我军火之来源。是时,虽以万金,不能得一御侮之工具。”蒋介石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只任命他为参谋次长、代理总长、陆军大学教育长、城塞组长、防空委员会主任。不久,蒋介石令杨杰检查航空委员会新买来的飞机。当时,宋美龄任航空委员会主任,孔祥熙任委员。在检查中,他发现其中有几架报废了的飞机,如实报告了蒋介石。因而,得罪了宋美龄和孔祥熙。从此,他去见蒋介石,蒋都不露面。他便辞去了防空委员会主任之职。宋美龄并不就此罢休,还联合何应钦、陈立夫、陈果夫,向蒋介石控告杨杰在城防工事中贪污公款。蒋介石遂将城塞组军需处处长和副处长逮捕枪毙。随后,将杨杰代理参谋总长和城塞组长的职务撤了。
抗日战争开始后,杨杰任赴苏军事考察团团长,前住苏联进行军事考察和争取军事物资援助。他向斯大林陈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苏联及世界的关系,当即得到了斯大林的应允。先后获得了飞机130架,坦克82辆,大炮138门、贷款25000万美元的援助。苏联还派了航空员、军事顾问帮助中国抗战。同年10月,杨杰晋升为陆军上将。1938年9月,杨杰任中国特命全权驻苏大使。驻苏期间,他经常受到斯大林、伏罗希洛夫等领导人的接见。他认真地研究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还研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认为苏联的社会制度是建设理想国防的最好制度。1940年初,杨杰被免去驻苏大使职务。回国后,向蒋介石提出加强国防建设,全国团结一致抗日和中苏亲善的建议,以及作战方案。蒋介石却送给他一部《曾文正公全集》,叫他好好阅读,并加批注,于三个月后送还。杨杰成天打麻将,把书丢在一边。三个月后,批了几个字。蒋介石大发脾气。给了他一个军事委员会顾问的闲职。杨杰在重庆闲居期间,一面在中央训练团讲授《国防讲话》等课程,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一面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著书立说。他撰写了宏篇巨著《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等。这时的杨杰,在思想上已转变到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持同情和赞扬的态度。1944年,杨杰任驻英军事考察团团长。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43年2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杨杰与谭平山、王昆仑、陈铭枢、郭春涛、朱蕴山等在重庆发起组织民主同志座谈会,以座谈时事形式,联系和团结国民党上层人士。同年8月,在座谈会的基础上,杨杰与谭平山等10人组成筹备小组,着手进行筹建组织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组织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从1944年上半年起,开始以民联名义开展活动,推动国民党民主派进行反蒋爱国斗争。杨杰被选为民联中央临时干事会干事、中央常务干事。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总参谋长陈诚召集各报社记者谈话说,“只要三个月时间,可以击溃共军主力,五年内可以完全肃清残余”。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叫嚣,杨杰对《重庆日报》记者断言:“共产党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我认为十年打不垮,百年肃不清”。同年秋,杨杰派李挽澜等到四川、贵州、西康等地联络反蒋的国民党将领,鼓动他们进行武装起义。1947年底,他联络驻云南第二十六军军长万保邦,成立云南人民自卫军,配合共产党领导的滇桂边区纵队作战。对杨杰进行的爱国民主活动和在国民党军队中进行的策反工作,蒋介石极为仇视,派遣特务对他跟踪、监视,随时可能下毒手。中共中央十分关心杨杰的安全,通知他迅速撤离到香港,然后北上。杨杰考虑到西南策反工作已有了一定成效,关键时刻不能离开,个人安危是不要紧的。1949年9月,蒋介石在云南进行“九·九整肃”,黑名单里第一名就是杨杰。杨杰得知消息后,设法摆脱了特务监视飞港。蒋介石扑了一个空,大为震怒。在抄家中,从日记、信件中得知杨杰在香港的地址。毛人风急电台湾保密局派特务到香港,在轩鲤诗道260号四楼,当杨杰正在拆看特务送上的一封伪信时,头部连中两枪,当即牺牲。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开幕。在开幕式上,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临时动议,由主席团以大会名义向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杨杰将军家属致唁。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唁电云:
惊闻杨杰将军由滇飞港来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途中,遭国民党用最卑劣的手段加以暗杀,本会议全体同人无不痛悼。杨杰将军多年来为民主事业奋斗,久为反动派所深忌,于今竟遭惨祸。本会议全体同人,除一致决议向贵会表示哀悼外,深信杨杰将军的死,将会更加激励全国人民,一致努力,把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主子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最后残余统治,建设崭新的中国,以慰先烈,而安生者,谨电致唁。
解放区各报头版都报道了杨杰遇害的消息。新华社在《悼杨杰》的电文中说:“杨杰将军的遇害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革命派和反动派生死斗争的结果。”周恩来在《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中说:“这些反动阶级中的重要分子们,决不会甘心失去他们过去的特权,一定要进行阴谋破坏的。最近杨杰将军的遇害,便是一个例证。”
1950年,杨杰骨灰运回昆明,安葬在西山。1982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杨杰为革命烈士。
-
- 曹冲之死
- 孔融行刑那一天,曹操并没有在许下。早几天,从邺下来的一个快马骑从带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命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