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
【介绍】:
冯玉祥,著名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中央常委。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出生于河北青县,在保定长大。父亲是个泥瓦匠,后投身行伍。他少时仅读过一年多私塾。因家贫十一岁便到清军中挂名“吃粮”。1896年正式入伍。初入淮军,后入袁世凯军。他亲身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在大沽口参加了修筑炮台,又经历了反抗八国联军的战争,同情义和团反帝运动。由于冯玉祥的勤学苦练,军事技术提高很快,考绩优秀。1910年,他从一个普通士兵,逐级提升为营长。他联络军官王金铭、施从云等组成秘密团体武学研究会,酝酿革命。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在京畿重地滦州举行起义响应。玉任大都督,施任总司令,冯任参谋总长。起义失败后,王、施被杀,冯被囚。滦州起义变生肘腋,大大动摇了清军军心,起了加速颠覆清廷统治的作用。
1912年袁世凯任大总统后,加强编练军队,陆建章任左路统领,重新起用冯玉祥为营长。1913年,历任团长、旅长。1914年,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开始形成自己的队伍。冯玉祥信奉基督教,所部官兵亦多信教,故有“基督将军”之称。1914年,陆建章奉命到陕西围剿白朗起义,冯部随陆入陕。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调十六混成旅入川镇压反袁势力。此时北洋军阀头目纷纷向袁劝进,冯玉祥反对帝制,拒绝在拥戴电文上签字,秘密与云南蔡锷护国军联系,并迫使四川督军陈宦宣布独立,通电反袁,1917年,北洋军阀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琪瑞之间的所谓“府院冲突”,率领“辫子军”入京,强迫解散国会,逼总统黎元洪下野,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冯玉祥立即通电反对张勋复辟,拥护民国。他指挥军队攻入北京,平定了复辟之乱。1918年,段琪瑞派冯玉祥出兵福建,与孙中山影响下的护法军作战,他深明大义,在武汉通电全国,主张罢兵息争,南北议和。从此,冯玉祥与孙中山书信往来不绝。他致书孙中山恳切表示,“虽尚不能直接追随左右,但精神上已和您结合在一起了。”1920年,冯玉祥率第十六混成旅入陕,该旅扩编为第十一师,任师长。1921年,任陕西督军,升陆军上将。1922年,转任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他任直系第三路军总司令,联合胡景翼、孙岳等部,乘吴佩孚到山海关督战之机,从前方班师,一日一夜疾行三百里回到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于延庆楼,驱逐溥仪出宫。同年10月,冯玉祥主持召开政治军事会议,将所部改称国民军,任总司令;同时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家大计。孙中山于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抱病北上。可惜孙中山到达北京时,冯玉祥已在段琪瑞、张作霖联合压迫下离开了北京。1925年春,他任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军务督办。5月,“五卅”运动爆发,他在张家口召开民众反帝示威大会,与全国反帝斗争相呼应。李大钊派宣侠父到冯军队中工作,促使冯玉祥进一步倾向革命。7月,他派代表团赴苏考察,又选送了30名留苏学生。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等组成反赤大同盟,准备联合进攻国民军。他为缓和局势,于1926年1月,宣布下野。3月,取道蒙古赴苏联考察。在赴苏途中与鲍罗廷、徐谦等讨论中国的前途问题。经徐谦介绍,冯玉祥在库伦(乌兰巴托)加入中国国民党。他在莫斯科会见了苏联领导人,参观了农场、军校等。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蔡和森和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刘伯坚对冯玉祥及其随员做了很多工作,使他对革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坚定了革命的决心。这时,直奉军阀、晋军、直鲁联军共同发起对国民军的进攻,在南口大战中国民军战败,残部向绥远退却。冯玉祥等立即回国。9月,到达绥远五原,与于右任、邓宝珊组织国民军联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所部集体加入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他率兵由绥远出征陕、甘两省,同北伐军南北呼应。国民军出潼关,攻洛阳、郑州,与张作霖、吴佩孚的反动军队鏖战中原,成为北伐军中的一支劲旅。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他参加了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将包藏祸心的蒋介石扶上台,给革命造成损失。不久,蒋介石稳住了脚根,又转过头来对付西北国民军,将冯玉祥经营了二十年的军队分化瓦解,消灭殆尽。冯玉祥痛定思痛,才逐渐觉悟过来,1929年和1930年两次反蒋,失败后下野,在泰山隐居读书,这是冯玉祥一生中的重大转折。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侵略军的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和法西斯独裁统治。1933年5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仅以一个多月的时间,将日、伪军驱逐出察哈尔。同盟军迅速由几千人发展到十万人。7月,同盟军制定了收复东北的计划,准备进一步收复失地。由于日、蒋的夹击,遭到失败。冯玉祥被迫重返泰山。1935年12月,以蒋介石答应抗日为条件,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共同救国的五项国策。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在三中全会上,提出恢复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主张。经过斗争,获得通过。冯玉祥还进一步提出《促进救国大计案》。由于冯玉祥等人的努力,在国民党上层形成一股很大的抗战势力。
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8月,冯玉祥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上海抗战。9月,调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12月,汪精卫从重庆出走,在河内发表卖国投敌通电。他发表《挖去腐肉增长新生的抗战力量》一文,申讨汪精卫等亲日派卖国罪行。他痛斥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进步青年,制造反共摩擦,主张撤销特务机关,改善士兵和人民生活。他谴责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主张有钱出钱,下令没收不义之财,作为抗日经费。抗战八年,冯玉祥更多地接触下层士兵和劳动人民,接触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特别是周恩来对他的影响和帮助很大。他创办三户印刷所,取“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意。三户印刷所出版宣传抗日书刊,大量翻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等著作和《新华日报》社论。出版了他自己编写的《抗日的人民大众》、《军人救国问答》、《不忘国仇问答》等通俗读物。他曾接受周恩来委托,营救在广西被捕的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营救民主人士和共产党员张申府、沈钧儒、华岗等多人。冯玉祥到处讲演,宣传抗战到底和反对独裁。
抗战胜利以后,政协决议的墨迹未干,内战的枪声又起。在日益变本加厉的法西斯高压下,冯玉祥深感在国内难于继续立足,决定赴美国考察水利。1946年9月,蒋介石同意冯玉祥赴美。他在国外继续从事和支援祖国人民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他呼吁美国政府不要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杀中国人。他在各种集会和街头发表演说,在报刊上撰写文章,举行记者招待会,向世界舆论公开表明他反对蒋介石独裁,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蒋介石打内战;对蒋介石政府进行了充分的揭露。他的言论,对美国朝野影响很大。1947年11月,他组织旅美中国和平民主联盟,有组织地开展反对美国援蒋运动。他号召全国同胞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在中国实现和平和民主。他积极团结国民党内各方面的爱国民主力量,宣传国民党之革新。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冯玉祥被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他立即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大量翻印了民革成立的各种文件,分送美国国会,国务院、各大学、图书馆及华侨社团,扩大了民革的政治影响。冯玉祥在美国的一切活动,激怒了蒋介石,各种政治迫害接连而来。首先是下令回国,被他拒绝后,接着又革除公职,吊销护照;1948年1月7日,又开除他的国民党党籍。这一切使他斗争更坚决。他发表《对被开除党籍的声明》,正式宣布“为推翻蒋介石的独裁制度,在中国实现和平与民主而奋斗”。他又写了《致蒋介石一封公开信》,断定蒋介石倒台为期不远。为了防范蒋介石特务暗害,他还预立遗嘱,表示“要敢说,要敢作,要为人民受难,要为人民死……”为了国家独立,人民的解放,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1948年,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势如破竹,国民党反动派败局已定。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远在海外的冯玉祥无比振奋。他决心响应号召,回到祖国的怀抱,出席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参加新中国的建国工作。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周密安排和苏联驻美大使潘又新的协助,7月31日,冯玉祥及其一家,冲破国民党特务的重重围困,登上苏联“胜利号”轮船,准备经苏联转道回国。9月1日,航行至黑海,轮船突然失火,抢救不及。冯玉祥带着对新中国的憧憬,怀着满腔报国激情,与世长辞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闻讯致电冯玉祥家属,痛悼他的逝世,称誉冯玉祥“置身民主,功在国家”。1949年9月1日,中共中央为冯玉祥逝世举行追悼会。由于冯玉详的历史功绩,根据家属的请求,中央人民政府在泰山为冯玉祥建立陵墓,1953年在泰山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墓上嵌有冯玉祥的鎏金铜像,并铭刻冯玉祥自述诗《我》。举行骨灰安放仪式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均有亲笔挽词。
冯玉祥一生勤奋学习,能文能诗能画。他的主要著作有:《冯玉祥抗战诗歌选》、《抗日游击战术问答》、《我的读书生活》、《我的生活》、《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等。冯玉祥的诗作表达了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和献身民主革命的抱负,广为人们传诵,被称作“丘八诗”。传世诗篇约400首。
1982年9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冯玉祥诞生一百周年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
附:冯玉祥诗:《我》
平民生,平民活。
不讲美,不讲阔。
只求为我,只求为国。
奋斗不懈,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周恩来:《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
焕章先生六十岁,中华民国三十年。单就这三十年说,先生的丰功伟业,已举世闻名。自滦州起义起,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持御侮,在在表现出先生的革命精神。其中,尤以杀李彦青,赶走溥仪,骂汪精卫,反对投降,呼吁团结,致力联苏,更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这正是先生的伟大处,也正是先生的成功处。
先生善练兵,至今谈兵的人多推崇先生。五原誓师后,又加以政治训练,西北军遂成为当时之雄。先生好读书,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即在治军作战之时,亦多手不释卷,在现在,更是好学不倦,值得我们效法。丘八诗体为先生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先生长于演说,凡集会,有先生到,必满座,有先生讲话,没有不终场而去的。对朋友对同事,尤其对领袖,先生肯作诤言,这是人所难能的。先生生活,一向习于勤俭朴素,有人以为过,我以为果能人人如此,官场中何至如今日之奢靡不振?!先生最喜接近大兵和老百姓,故能深知士兵生活,民间疾苦,也最懂得军民合作之利,这是今日抗战所必需。先生在不得志时,从未灰过心,丧过志,在困难时,也从未失去过前途,所以先生能始终献身于民族国家事业,奋斗不懈,屹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先生的功德,决不仅此,我只就现时所感到的写出。先生今届六十,犹自称小伙子,而先生的体魄,亦实称得起老少年。国家今日,尚需先生宏济艰难,为民请命,为国效劳,以先生的革命精神,定能成此伟大事业,不负天下之望。趁此良辰,谨祝先生坚持抗战成功,前途进步无量!
周恩来
(《新华日报》1941年11月14日)
-
- 骆宾王与卢照邻如何相识?
- 朋友不是一座古堡,不是一处对面的渡口,朋友更像一条大道,让人自由地行走。在长安和洛阳的那些青春日子里,骆宾王和卢照邻曾一起有过很
-
-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
-
-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