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
【生卒】:1878—1972
【介绍】:
何香凝,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中央主席。
何香凝,原名谏,又名瑞谏,广东南海人,出生于香港,父为港富商。1897年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廖仲恺、何香凝先后东渡日本留学。他们和留日革命青年秋瑾、黎仲实、赵声等往来密切。1903年春,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他们拥护孙中山提出的用革命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救国主张。1905年,何香凝和廖仲恺都加入同盟会,从此一直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他们在东京的寓所是同盟会的通讯联络站和聚会场所。孙中山和同盟会会员经常来聚会、商议和策划革命工作。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有些秘密的准备工作,是在那里准备和部署的,起义部队的旗帜符号,是何香凝在孙中山指导下描绘和刺绣缝制的。她和廖仲恺等还按照孙中山的指示,向海外华侨宣传反清革命。她热情洋溢,踏实工作,不辞劳苦,深受孙中山和留日革命学生的敬重和信任。她和廖种恺并肩战斗,互相勉励。1909年,廖种恺接受派遣到清政府统治腹心地区的天津进行革命工作,她临别赠诗以壮行色,诗云:
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
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
1911年,何香凝回国参加辛亥革命。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后,又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与廖仲恺离开广州,流亡日本。1914年,他们在东京参加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积极参加讨袁斗争和护法运动。
1924年,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何香凝坚决支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国民党改组后,她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并领导广东省妇女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支持下,她积极推进妇女运动,号召全国妇女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民族民主革命。早在1921年,当孙中山讨伐桂系军阀时,她和宋庆龄在广州发动妇女组织出征军人慰劳会,率领慰劳队到梧州前线慰问。1924年7月,广州沙面工人反对英帝国主义颁布侮辱中国人民的“新警律”举行罢工,她到处奔走募捐,支援罢工工人。
1924年冬,孙中山为谋求中国早日统一抱病北上,1925年2月,在北京病重。廖仲恺因忙于党务、政事、军需和第一次东征,由何香凝入京护理。2月24日,孙中山立下三份遗嘱,暂未签字。3月11日,孙中山病危。何香凝急忙找宋庆龄、宋子文等一同请孙中山在遗嘱上签字。因为联俄、联共的政策,即使孙中山健在时,都有人公开反对,倘若遗嘱不签字,以后国民党右派一定会更明目张胆地反对的。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何香凝高举孙中山的旗帜,支持三大政策,领导国民党左派继续进行国民革命。他们因此遭到国民党右派以及帝国主义的仇恨。1925年8月,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和帝国主义合谋暗杀。何香凝坚信真理与正义必将胜利,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示:“苟利于国,则吾举家以殉,亦所不惜”。她继承廖仲恺遗志,更加坚定地为维护三大政策,发展妇女运动,巩固革命统一战线而斗争。1926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她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了反共的“中山舰事件”。何香凝十分愤慨,当面指责说:“孙先生和仲恺的尸骨未寒,北伐也正开始,大敌当前,你们便在革命队伍里闹分裂,何以对孙先生?何以对仲恺?”同年5月,蒋介石在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破坏国共合作的“整理党务案”,何香凝严正地斥责了蒋介石这一叛变活动。她坚定地表示:共产党“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同他们共同奋斗,向敌人进攻,完成国民革命”。北伐战争中,她大力推进妇女解放运动,支援革命战争。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到武汉,何香凝来到武汉。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7月,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宁汉合流,背离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国共合作破裂。在此革命的危急关键时刻,何香凝表现了旗帜鲜明的革命立场,毅然和蒋汪等决裂。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南昌起义,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何香凝不在南昌,仍被推选为中央委员。
大革命失败后,何香凝辞去了国民党的一切职务,转赴欧洲,过着流亡的生活,在国外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迅速回国,与宋庆龄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她发表了《对时局之意见》,坚决反对国民党当局“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和支持人民群众救国运动的主张。1932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又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她走上街头,发表讲话,高度赞扬十九路军抗日健儿的英雄壮举。她致电海外华侨,呼吁援助;多方奔走,为抗日战士筹措军饷;创办国民伤兵医院,救护伤员。在中国共产党处境非常困难的1933年,她支持儿子廖承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长征。为了号召人民开展民族自卫战争,1934年4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这个纲领由宋庆龄、何香凝等1779人签名发表。这一号召得到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热烈响应,公开签名表示赞成的多达10万人。她痛恨蒋介石拱手断送祖国大好河山,为了羞辱蒋介石,把一条裙子寄给蒋,并题写了一首《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的女服有感而咏》的诗,诗云:
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有力地鞭挞了蒋介石的卖国行径。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她和宋庆龄联络国民党左派率先响应,并为其实现不断努力。1937年春,她支持沈钧儒、邹韬奋等组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出任该会理事。6月她和宋庆龄以及上海文化界人士16人,发起争取爱国自由的“救国入狱运动”,抗议蒋介石非法逮捕沈钧儒等“七君子”。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会上,何香凝和宋庆龄、冯玉祥等13人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由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党当局开始接受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
1937年7月抗日战争一爆发,何香凝就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并任主席。1938年夏,与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药工作和儿童保育工作,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她和宋庆龄、柳亚子、彭泽民联名通电,严斥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谴责“蒋介石把孙中山的遗训置诸脑后,破坏团结抗战”,严正指出:“今后必须绝对停止以武力攻击共产党,必须停止弹压共产党的行动”,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捍卫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香港。1942年2月,在共产党人帮助下,何香凝离港出走,抵达广东东江,又辗转到了桂林。她在日寇侵略战争的炮火下,沿途经历了艰险困难、崎曲飘零的生活。当时何香凝虽已年逾花甲,但满怀爱国和革命的豪情,充满着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从她的诗作中可见其人其志。
香港沦陷回粤东途中感怀
一九四二年
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
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
香港沦陷后赴桂林有感
一九四三年
万里飘零意志坚,怕为俘虏辱当年。
河山不复头宁断,逆水行舟勇向前。
在桂林,她携家带口,靠卖画度日,生活艰难。这时,蒋介石派人送来一张100万元的支票和一封请她到重庆去的信。她在信封背面批上:
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
表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气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何香凝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早在抗日战争中期,为了反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她就积极策划把国民党的民主派组织起来。她在桂林时,经常与李济深、李章达、柳亚子、蔡廷锴、李任仁、陈此生等人接触,酝酿建立国民党民主派组织。1944年,桂林沦陷,她转移到八步,继续酝酿建立组织问题。1945年下半年,经与何香凝、陈劭先、李民欣、李朗如、陈此生等共同商议,决定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并起草了《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章程》。1946年3月12日,蔡廷锴、李章达等在广州成立民促。4月,民促选举了中央理事会,发表了宣言。为了避免蒋介石的迫害,何香凝去香港。她积极联合反蒋人士扩大民促组织。1947年6月10日,何香凝、李济深发表《致海外国民党同志暨同胞书》,历数国民党反动派的罪状,与国民党反动派决裂。为了团结和集中国民党爱国民主力量,统一斗争步调,1947年秋,李济深、何香凝联名写信给当时在上海的谭平山、柳亚子、郭春涛、陈铭枢等,盼他们迅即来港,共同筹划一切。在酝酿成立国民党民主派联合组织时,何香凝明确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说:要搞就必须与共产党合作,如再搞分裂,我就不干了。她提出这个组织应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当时许多同志嫌弃“中国国民党”几个字,她坚持要冠以“中国国民党”几个字,以团结更多的国民党革命同志参加革命。她认为:争取过来一个(国民党员),就可以减少一个敌人,增加一个朋友。这些提议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赞同。何香凝和李济深、柳亚子、李章达、彭泽民、陈其瑗亲笔签名,写了《上孙夫人书》,恳请宋庆龄来港领导工作,得到了宋庆龄的大力支持。1947年11月12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在香港召开,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何香凝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同年5月,她与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一起,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声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4月,何香凝由香港到达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
建国后,何香凝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是海内外知名的国务活动家。她在团结爱国民主人士、爱国华侨和广大妇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反对国内外敌人,维护人民团结、争取国家统一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十分关心民革成员的进步,常用自己的丰富经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真理,教育他们珍惜今天的胜利,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她时刻关怀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写《遥望台湾》一诗,诗云:
遥望台湾感慨忧,追怀往事念同游。
数十年来如一日,国运繁荣渡白头。
何香凝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她经常写诗,表达自己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无情鞭笞。她经常作画,她的绘画作品充满斗争激情,洋溢着浩然正气。她善于画狮虎,以示中国人民应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威。她也爱画松、竹、梅,岁寒三友,傲霜斗雪。她还爱画各种色彩的菊花。这些都体现了她的革命意志、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气节。她一生中曾多次卖画筹款支援革命。她的文学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相连,交相辉映,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她的诗词绘画作品的主要部分汇集在《何香凝诗画集》和《双清诗画集》中,著作还有《回忆孙中山和廖仲恺》。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病逝于北京,终年94岁。追悼会于9月5日举行。中共中央按照她的夙愿,与廖仲恺合葬。6日,中共中央、民革中央代表邓颖超、朱蕴山、甘祠森等护灵南下。廖仲恺、何香凝墓葬在南京中山陵右侧。
何香凝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战友,是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典范。不论在中国共产党遭遇困难挫折的时候,还是顺利发展的时候,她总是始终如一地相信共产党,支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她跟随历史前进的脚步,毕生为实现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进而为社会主义奋斗不息。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高度评价何香凝“继承孙先生革命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她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建立了光辉的业绩。她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廉洁奉公,不断进步,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受到了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衷心尊敬和爱戴。
-
- 叶天士妙法医懒病
- 妙法医懒病是一个汉族的传说。流传于江苏苏州。相传当年苏州有个败家子叫添乐,把他父亲留下的一个店铺全败光了,流落街头求乞。几个
-
- 隋唐盛世的奠基者 宇文泰一手打造八柱国!
- 北魏孝明帝末年,六镇起义爆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风暴中主宰后来近半个世纪的英雄人物逐一登场,在战火中经受锤炼,见证一个伟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