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文有曹植武有曹彰智有曹冲,曹丕如何成功逆袭?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8-22 12:57:26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汉朝末年,三分天下,魏蜀吴三国混战不休,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刘备刘皇叔的宝贝儿子刘禅,被后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曹操则大不相同,曹操的子嗣们都比刘禅强不少,文有曹植,武有曹彰,智有曹冲,还有最为隐忍最具权谋的曹丕。  

QQ截图20170822123019.png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曹植才学甚高,深得曹操喜爱;曹植武艺过人,领兵征讨乌桓、鲜卑,威震塞外;曹冲则是从小就异常的聪慧,天资过人,最受曹操的宠爱。面对强大的兄弟们,看似普通青年的曹丕如何成功逆袭?  

先说曹彰。曹操曾经问诸公子志向,曹彰言“好为将”。曹操又问:当将军干什么呢?曹彰答到:“披坚甲,握利器,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后大笑。建安二十三年,曹彰受封为北中郎将,率军征讨乌桓,大破敌军后,曹彰把功绩都归到手下将士身上,曹操赞道:“黄须儿竟大奇也!”曹操对曹彰的武勇很是自豪,但曹彰冲锋陷阵还行,统兵、战略却不及曹仁张辽等一流武将。曹彰是员将,不是帝王的材料。  

曹植是曹丕最有力的竞争者。曹植十岁便能诵读《经》《论语》,他进见曹操时常常能应声而对,脱口成章。建安十五年,曹操筑铜雀台,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一挥而就,文采斐然,深得曹操欣赏。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认为曹植“儿中最可定大事”。但是曹植这个人书生气太重,饮酒放浪毫无节制。有一次,曹植又喝大了,他借着酒劲坐上王室的车,擅自打开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时才能行走的禁道上大呼小叫,撒酒疯。曹操听闻后大怒,杀了掌管司马门的官吏,曹植也因为此事,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爱。  

建安二十四年,魏军大将曹仁被蜀汉五虎将之首的关羽围困于樊城,曹操命曹植带兵前去救援曹仁,没想到曹植在这种关键时刻居然又喝多了,根本不能带兵出征。从此,曹操再也不重用曹植。  

曹冲天资过人,聪慧异常,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三番五次在群臣面前夸耀曹冲,赞叹曹冲的聪明,颇有让曹冲继嗣之意。但是慧极必伤,曹冲在十三岁那年便去世了(有传说被曹丕毒死)。曹冲去世后曹操极为哀伤,此时曹丕上前安慰曹操,曹操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这句话真可谓是意味深长。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敏过人,长大之后也不一定就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曹冲也许会朝着诸葛亮郭嘉那种顶级谋臣的路子发展,不一定能成为一代帝王。  

最后再看魏文帝曹丕,曹丕广学博览,通读诗经、论语,苦学史汉、诸子百家之言,曹丕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与曹操、曹植并称为“建安三曹”。曹操不仅有坐江山的文化底子,还从十岁起便跟随曹操东征西战,可谓是文武兼备。建安二十四年,曹丕作为储君驻守邺城。魏讽密谋攻打邺城,与之同谋的陈祎自首,曹丕率军平叛,诛杀魏讽。  

在曹操的众多子嗣中,只有曹丕最像曹操。曹丕隐忍,城府极深,拉拢朝中忠臣,深谙帝王权谋之术。曹植的文才,曹彰的武功都不是一代帝王所必须的,而曹丕身上没有明显的短板,文武兼备,面厚心黑,是帝王的材料。

上一篇:三国时期神童曹冲简介,曹冲是怎么死的? 下一篇:命短的秦二世总共当了几年皇帝?胡亥活了多少年? 声明:文有曹植武有曹彰智有曹冲,曹丕如何成功逆袭?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周文王姬昌对历史有什么贡献?姬昌的历史贡献
周文王姬昌对历史有什么贡献?姬昌的历史贡献
《唐语林·卷二·文学》载:“姬昌好德,吕望潜华。城阙虽近,风云尚赊。渔舟倚石,钓浦横沙。路幽山僻,溪深岸斜。豹韬攘恶,龙钤辟邪。虽逢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床母胎记———血管瘤
床母胎记———血管瘤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