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生平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06 10:24:3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建基西北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耕牛宰杀大宴,彼此礼尚往来。后为兵马掾,巡视塞下。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一共讨杀一万多名羌人,因此羌人们都非常惧怕董卓,丝毫不敢秋犯。后来董卓升为郎中,获得丝娟九千匹,并将赏赐尽分部下。后为戊己校尉,但是因为犯罪而被革职。先后升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讨伐黄巾军
中平元年(185年),汉灵帝封董卓为中郎将,命他讨伐黄巾军,却失败,然后被免职,后来韩遂和边章起兵凉州,董卓再度被任为中郎将,随破虏将军张温讨伐。利用敌方因为出现了流星而萌生退意,主动出击,斩杀数千人。于追击时为羌人围困,利用水坝蓄水,表面用作捕鱼,实则掩人耳目在水底行军成功撤退,并且以水坝决堤阻止追兵。在张温军中唯一全师而还,封斄乡(雍州武功)侯,邑千户。中平五年(188年),韩遂和边章再度来犯,封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大破韩遂等。中平六年(189年),先后封为少府、并州牧,因为不愿意把兵权交给皇甫嵩,都拒绝领受。心知天下必将大乱,拥兵自重,驻兵河东,静待时机。
电脑游戏中的董卓形象
入主雒阳
中平六年(189年),何进欲除宦官,但是为其妹何太后所阻挠,所以请董卓领兵入宫作兵谏,结果何进先被宦官杀掉。董卓见袁术放火烧宫的火光知道乱事已经生起,于是引兵急进,随即找到被宦官虏出的少帝和陈留王(未来的献帝)二人。初入雒阳时兵力只有3千人,为求营造大军压境的场面以震慑邻近诸侯,每晚令士兵出城,翌日再大张旗鼓入城,令到雒阳全城有大军源源不绝进军之虚况。不久令其弟董旻联合吴匡杀掉上司何苗,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
董卓既已掌权,亦思拉拢豪杰贤士,协助遭党锢之祸事件受到委屈的志士陈蕃、窦武还有李膺等人申冤与平反。后来命令荀爽和蔡邕等人赴任朝廷官职;而后袁绍与董卓发生争执,只身离开雒阳,董卓本想杀害袁绍,经过手下伍琼和周毖等劝说,乃改以怀柔手段安抚之,命袁绍为渤海太守,同时也提拔了另一批名士为官,如陈留太守张邈、冀州刺史韩馥和豫州刺史孔伷等人,后来这些人却全部成为了日后讨伐董卓的主力。
董卓讨伐战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爆发董卓讨伐战(《三国演义》中记述“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实际上只有13路)。以袁绍为主的关东联军并未对董卓发兵;190年1月17日,董卓迁都长安,曹操起兵追击,在荥阳汴水遭受徐荣击败,随后关东联军发生内哄,讨伐联军解散。
长安暴政
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尚书以下官员自行绕过朝廷到董卓家中议事,董卓与官员言语间略有不合即被当场杀死,引起朝野不满。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在《三国演义》,吕布与董卓关系变得恶劣是因为受到义父王允所命的虚构人物美女貂蝉所挑拨),结果成功。根据史书记载,董卓身躯肥胖,弃尸后,陈尸示众;守尸的士兵在董卓肚脐眼中插上灯芯,点燃照明,持续了数天。苏轼以此事写了诗《郿坞》嘲笑董卓的下场:“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董卓余党李傕和郭汜带兵进城,杀害王允,并把持朝廷大权。李傕等人把董卓骨灰合敛一棺殓葬,殓葬当天,大风大雨,雷电劈中其棺木,水流入墓穴,漂浮其棺木。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