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庫西的雕塑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旣是一位羅馬尼亞的鄕下農夫,又是位久經世故的知識分子,在廿世紀最初的十年裡,他是巴黎前衛派的核心分子。其形式化表現法源自二;一是祖國的生長環境,二是對現代藝術的關懷。
與當時的西歐比較,布朗庫西早期的生長環境顯得十分質樸原始且充滿迷信。在他家鄕卡巴斯山區(Carpathian mountains)的農人們,至今仍保留了豐富的民俗傳統之習慣、信仰及神話,這些都是布朗庫西一生靈感的泉源。當他長大成人,內心對神秘的原始信仰與日俱增,加上當時東方哲學熱影響,使他發展出一套富有神秘主義的個人哲學。為了尋求創作靈感,及對低科技進步文化中藝術的確信,布朗庫西曾在巴黎工作了一段時間;由於他雙重本質的體驗,使得他的作品在現代藝術發展上有根本的重要性。在藝術語言表達中尋求農人及知識分子兩者氣質的調和,是布朗庫西藝術精神的中心;將此兩者平衡調和的表現出來,一直是他持續關心的所在。
二十世紀初的數年間,藝術界興起了一項運動,主要是對外在世界的不確定及不安全有所反應,轉而到內心世界找尋出路。此時,藝術家們放棄了純粹的實物描繪,開始創造形式,成為內心感覺與反應的象徵。由於藝術家的經驗對所有的人都是共通的,所以一些基本的個別精神活動將成為世界性的關切所在。一個被尋求出來的藝術語彙,將可具體顯現安全感、恆久性、生命力及統合性——而這些特質都是外在世界所欠缺的。
象徵在表達人對未知的關係、人的存在本質的槪念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期的象徵藝術及原始社會藝術,均是要幫助人在這個原本充滿敵意的晦暗世界所造成的疏離中,建立起一種內心的平衡狀態。當時的西方藝術家們,發現他們與自己所創造的社會格格不入,而需要一種表現及象徵的形式語言來表達,他們在非洲及東方藝術中找到了靈感。
布朗庫西的同代藝術家們顯然受到非洲黑人藝術的影響,完成其創作的基本要素。但對布朗庫西本人來說,這種影響關係更為複雜。不同於同輩藝術家的是,布朗庫西本身心中即存有這種原始的質素。由於他來自一個充滿著宗敎迷信的地區,在當地,象徵是每天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他的作品「王中之王」(King of Kings,1930年初期作品,現存於紐約古金漢博物館),與非洲部落的藝術形式極為類似,但又能保有他特有的元素及羅馬尼亞傳統木雕色彩,這兩類特色平衡協調的同時存在於作品中。另一件雕刻「無盡的柱子」(Endless Column,1937,現存於羅馬尼亞的特庫吉烏大衆公園,Tirgu Jiu Public Park),特色在於重覆的單位,最初會認為這是布朗庫西所創造的式樣,但與他家鄕的雕刻木桿相比,亦可探尋出其創作的泉源。在布朗庫西的作品中,許多羅馬尼亞民俗藝術中的元素均被轉化成藝術革新的表現形式。
羅馬尼亞是個森林國家,所有的建築物、裝飾及家用器物,多是以木材為基本材料。通常原生的木材和以簡單明快的形式被使用著,但羅馬尼亞的木匠們也可製作極為複雜及裝飾性的木雕設計。布朗庫西堅信,僅有羅馬尼亞的農人及非洲部落倖免於受地中海文明的影響,故而能將木雕藝術忠實的保留下來。非洲藝術在布朗庫西的藝術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乃是一種根本上的記憶觸發。由於對形式象徵性潛力的重視,非洲部落藝術對布朗庫西本國原的傳統亦有肯定的作用。這也更加強了藝術家的個人信念,布朗庫西相信直接在天然的材料上創作,他能夠以深刻明確的特質或外貌來賦予最後的造型。摒棄了比例完美的模特兒及技術精良的助手,布朗庫西使得雕塑再成為一種直接陳述的藝術,因而對雕塑的發展方向有深遠的影響。
布朗庫西對單純化、純度、生命力及和諧的理念,逐步體現在他創作的一系列以形式為主題的作品中。由於作品中精神上的根源均來自於大自然,故布朗庫西所選取的形式也常是生命力的象徵。布朗庫西充分了解大自然中所保有的半異敎及類宗敎的神秘特質,並加以強調。他對存在有卓越的理解,主要是受惠於佛敎及印度哲學。他在形式上的簡化——不僅是一種外型的設計——更是他對生命形上基礎的觀念所給予的表現方式。他想用最基本的形式來呈現終極的實體——這種精神性的存在在他近乎圖騰式的作品中有所暗示。
藉著純化及抽象化的過程,布朗庫西從敍述實物轉變象徵實物。「世界的起源」(Begining of the World,1924,現存於巴黎國立現代藝術館)是一件成熟的作品,畫中以一連串的形式構成,最初是一個具象的頭形,慢慢演化而成為現今看到的一個「蛋」的形狀。形式上的哲學意義,不論是象徵的或作品本身,都反映在標題當中。布朗庫西相信將「蛋」與生命未出世的狀態聯結起來,可加強象徵性意義。
布朗庫西一生中,企圖在他的作品裡完成某些暗含在原始統一性裡的和諧與平衡。他在「吻」(Kiss)系列中,表達了需要經由人類肉體及精神狀態的雙重性來創造單一整體;他於1907~08年首度著手這系列的創作。作品中的兩戀人以完全統一的形式緊鎖在彼此的擁抱中。這一系列慢慢重演,合併成一個中間有眼睛形狀的一座獨立雕像體。在作品「吻之門」(Gate of the kiss,1937,現存於羅馬尼亞的特庫吉烏大衆公園)中,他終於完成了最後的表現,這件作品被安放在紀念花園中,象徵著單一預存於死亡之中。
對布朗庫西而言,真實不是外在事物的表象,而是它的本質,模擬外界的形式無法得到這個本質。一個實物的本質,是這實物在各種變貌下,仍繼續保持不變的元素,需要靠刪減來獲得。當布朗庫西刪除了個別不必要的肢節後,其主題中永恆根本的特質顯現了出來,才完成了終極的形式。在雕塑作品「空間中的鳥」(Bird in Space),布朗庫西藉上昇中的形式來表現飛的本質。作品中看似羽毛或火焰的形體,乃是「馬雅斯特拉」或「火鳥」故事的基本主題。「馬雅斯特拉」神話成為一種復活的象徵,它激發布朗庫西探索鳥的基本形式,以表達其精神槪念。經由「馬雅斯特拉」、「金鳥」(Golden Bird)及「空間中之鳥」一系列作品中形式的演化,布朗庫西的鳥形終成為完整且流線形的個體。對精神自覺的進展及統一感的最終實現,都藉物體的形式成為象徵。
「空間中之鳥」一作具現了布朗庫西與質量及重量的限制所做的掙扎。他將作品材質的結構能力拓展到極限,同時充分利用銅面高反光的能力,以結合光線與周遭環境。他尋求創造一種形式,而這形式正如同觀念一樣,當其具現時是無實體的。
補充讀物
Elsen,A.E.Origins of Mod-ern Sculpture:Pioneers and Premises,London(1974).Geist,S.Brancusi:the Kiss,New York(1978).Geist.S.Brancusi,a Study of the Sculpture.London(1968).Spear,A.T.Brancusi’s Birds,New York(1969).Tucker.W.The Language of Sculpture.London(1974).
布朗庫西 吻 石材 高28公分 1908年 卡拉里歐瓦美術館藏
布朗庫西 吻之門 高527公分 1937年現放於羅馬尼亞特庫吉烏大衆公園
右上圖/布朗庫西 空間中之島 銅質 高193公分 1941年 巴黎 國立現代藝術館藏
布朗庫西 世界之初始 金屬鍍銅 高30公分 1924年 巴黎 國立現代藝術館收藏
布朗庫西 無盡之朴 鐵與鋼片 高29.3公分 1937年 現存於羅馬尼亞 特庫吉烏大衆公園
布朗庫西 王中之王 橡木 高300公分 1930年前期 紐約 古金漢博物館藏
-
- 如何评价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
- 从古至今 ,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旧唐书?太宗本纪》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