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澆鑄
澆鑄是使鑄模重現塑造模型的技巧。不少材料如金屬及石膏都曾被用在澆鑄上,而靑銅則是幾世紀以來一直最受歡迎者。
小雕像可用實心靑銅鑄造,但大型靑銅像太重,所需的金屬量又多,因而促進了空心鑄造系統的發展。以此法造出來的雕像外層金屬極薄,裡面包含一堅硬的不燃性核心。其造法是將溶化的金屬倒進鑄模與核心之間的空隙,此鑄模與核心是直接或間接從模型得來的。待金屬冷卻凝固後,便拿掉鑄模。西元六世紀希臘人所使用的「脫蠟法」是脫模方法中最被廣泛利用者。色里寧(Cellini,西元1500~1571年)描述了兩個不同的程序,而這些是自遠古時期沿襲至今天仍歷久不衰的方法。
第一個是他用在澆鑄「佩爾修斯」(Perseus;西元1545~1554年;現存佛羅倫斯蘭茲迴廊,Loggia dei Lanzi)及「楓丹白露的小仙女」(The Nvmph of Fontainebleau;西元1543~1544年;現存巴黎羅浮宮)所用的方法:他以陶土製造一個比成品小的模型,繼而以一連串的蠟層覆蓋其上,再於蠟像上加上成品所需的所有細節。接著蓋上數層細密陶土以形成一完整的鑄模。當加熱時,蠟自鑄模與核心的空間中流出,而其空間便可以塡塞入熔化的金屬。但假如澆鑄過程稍有出錯,則原來的模型也不保了。
爲了避免這個缺點,他設計了拼合式鑄模的第二種方法:先造出與雕像實際大小相同的模型,其他各部份細節以熟石膏造模。凹進去的部份則以不相連的小片石膏製模,以便去模時不致損壞材料。這種鑄模,包括了蠟和耐高溫的核心體,此核心是用陶土製成,中間並有鋼架以支撐其重量。石膏模去除後,就剩下蠟模,再把蠟模去除後,就是成型的陶土核心模。
這兩種方法都需要把核心固定,以便在蠟溶化時不致移動。這可用來造出比雕像大的骨架使其延伸至鑄模中,或以銅棒穿過鑄模及蠟而達到核心。在鑄造後這些銅棒可被鋸平。鑄模可加上透氣孔,以排出在鑄造過程中金屬熔化前所釋放的氣體。
據考證,希臘人只用了第一種方法。靑銅鑄造技巧似乎於黑暗時代失傳,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安德烈·皮薩諾(Andrea Pisano,約西元1290~1348/9年)爲佛羅倫斯洗禮堂(Baptistery)鑄造靑銅門(西元1330~1336年)時才再度被使用。
通常靑銅約含百分之十的錫,但在雕像中出現的成份則不盡相同。希臘人用了銅、錫比例不同的靑銅,並加上鉛等其他的金屬。羅馬人則以鋅取代了錫。十六世紀瓦薩里說雕像金屬中含有三分之二銅及三分之一靑銅,而靑銅則是四分之一鋅及四分之三銅,其成份視可取得的材料而異;色寧里描述他在鑄造「佩爾修斯」(西元1545~1554年)的過程中,爲使金屬凝固,便把家中所有的合金容器都扔進熔爐中。
鑄成後,除去多餘的靑銅,再以輕石等磨料打磨表面。雖然靑銅是紅色,卻會因年久而變黑。若以油脂磨擦雕像則變黑的過程會加速。以醋處理之,則會使靑銅蒙上一層古翠色。我們很難從外表顏色上推測目前已出土的古典雕像的製作年代,因爲發掘出來的樣本已被掩埋的土壤中的化學成份改變了顏色。
補充讀物
Bluemel,C.Greek Sculptors at Work,London(1955).Cellini,B.(trans.Ash-bee,C.R.)The Treatises of Benvenuto Cellini on Goldsmilking and Sculpture,New York(1966).Maclehose,L.S.(trans.)Vasari:On Technique.New York(1960).Wittkower,R.Sculpture:Processes and Principles,Harmondsworth(1977).
色里寧:佩爾修斯;高320公分;西元1545~1554年;現存佛羅倫斯蘭茲迴廊。
這靑銅雕像的戲劇性鑄造過程已被記載於色里寧的自傳中。佛羅倫斯國立博物館亦有用蠟製模型。
「脫蠟法」(lost-wax;cire perdue)鑄造過程的原則大抵相同而簡單,但方法則視所需數量而定。吉哈東所造的路易十四騎馬像(西元1699年)是最大鑄像之一,被當作巴黎旺多姆宮(Place Vendome)的中心裝飾品。這種過程已把澆鑄技法推進至最高境界,因此被選爲五十年後狄德羅(Denis Diderot)的「百科全書」(Encyclopedie)中澆鑄技法的例子。此頁揷圖是以「百科全書」中的圖片爲藍本。
空心澆鑄需要一個模型、一個鑄模、及一個核心。模型是雕刻家以陶土塑成的原作,並以小片石膏覆蓋其上,等模型凝固後,再將石膏部份褪去。圖(1)我們看到模型及部份圍繞它的石膏片。這部分稱作拼合鑄模。
再次是架起一個鋼鐵骨架,核心便被圍澆在其中了。某些鐵棍必須較核心長。核心是模型的模型,爲數層陶土所砌成(據瓦薩里說,十六世紀陶土曾混以肥料及馬毛)。核心較成品略小,圖(4)是吉哈東的作品,從中可見骨架中的核心。
下一階段:褪去拼合鑄模的石膏片,以蠟分別塗於石膏片上(如此才能得到原來模型的表面特徵)。當蠟硬化後,從石膏片上褪下,並置於核心上(內面的蠟可加減以求完整吻合)。於是核心上便有蠟製的原型,還可以做最後的修改,然後將喉管的末端還可以附在蠟上。溶化的蠟將會從這些喉管流出,而熔化的金屬也可以從這些喉管中注入。被蠟蓋住的核心及其周圍的喉管網可見於圖(2)。
再用濕濡的石灰及數層泥土覆蓋在蠟蓋著的核心和喉管上,每一層需等上一層乾了才能再覆上。層數應足夠,將附於喉管上的外層鐵骨架蓋住,這可維持整體並固定核心與外層七模的位置。這段工程的外貌可見於圖(3)。接著整個物體被加熱,蠟會溶化而流出。流出的蠟被收集起來,並重新測量其重量以確定是否已全部流出。
最後,整件物體被放進一鑄窯中(窯中工程的橫切面可見於圖(4)。並以碎磚及類似的材料包圍以防止移動。當它被定位後,將熔化的金屬注入已脫蠟的空隙中。
最後過程是把成品從窯中拿出,拿掉外層骨架,把土製外模打掉,切掉突出的鐵條及靑銅,並將整體打磨,即吿完成。內層骨架及核心仍留在雕像內。可惜吉哈東的偉大雕像在法國大革命早期時被摧毀。
-
- 吴起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吴起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杀妻求职!
- 杀妻求将的意思是: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含贬义。吴起为了取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