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塑造藝術
就技巧上而言,塑造藝術(Modeling)是探討雕塑三大類中最不複雜者。它是用陶土及蠟等可塑材料來顯示式樣。塑像可以是藝術家意念的完整表現,也可以是其餘兩種雕塑的準備工夫。構思塑像有兩類,分別用作雕刻及澆鑄的準備:一是形態設計的小模型(pensieri)。二是實際大小的模型,以備移轉到大理石塊或靑銅上。
古希臘雕塑家可能應用了小雛型,但普里寧(Pliny)曾記述了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實際大小模型的利用。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早期雕塑家如多那太羅(Donatello,約西元1386~1466年)便直接從小模型轉移到石材上。文藝復興盛期的雕塑家則利用實際大小的模型,並設計出極精細的轉移至石材上的方法。米開朗基羅(西元1475~1564年)兩者都採用。瓦薩里(Vasari)記載他只用了一小型蠟製模型便造出「大衛」(David;西元1501~1504年;現存佛羅倫斯藝術學院陳列館),此外並以大型模型造了佛羅倫斯聖羅倫佐(S.Lorenzo)的梅迪契(Medici)禮拜堂墳墓。十六世紀,雕塑家漸漸不爲石材所限制,而多方面思考模型。巴爾迪努奇(Baldinucci,約西元1624~1696年)在其喬凡尼·波隆那(Giovanni da Bolongna,約西元1524~1608年)的傳記中,記述了米開朗基羅敎導年輕的雕塑家先學會塑造再學其他步驟。波隆那聆聽了這敎誨,便爲每一個作品做了模型,有不少還保存到現在。模型的利用自文藝復興起直到十九世紀不斷增加,因爲藝術愈來愈關注到以可塑媒體來表達其意念,而讓助手處理雕刻或澆鑄的過程。
塑造技巧並沒有因時間而起了太大變化,瓦薩里所記載的技巧一直是傳統中的典型。塑造用蠟的製法,是蠟(大槪是蜜臘)混以動物脂肪使其較柔軟,用松節油使其帶黏性,瀝靑可使其帶顏色及變硬。有時會在溶化了的蠟中加進顏料如朱砂或紅鉛;接著,蠟會被做成條狀或捲狀並附在以木頭或鐵線製成的骨架上。蠟可以在鐵或骨製的塑造工具上作業。小模型也可以用陶土製成,但卻不用骨架,因骨架會使陶土龜裂。木頭可能因陶土中的水份而漲大,鐵亦可能因此而生銹。
瓦薩里也記述了有木製骨架的全狀陶土(clay)模型,這對支撑塑像的重量是必須的,再裏以壓縮過的粗麻或稻草,才能解決陶土支撑的顧慮。爲了預防陶土龜裂,也可加進布屑或馬毛,再摻入少許熟麵粉以防陶土太快乾涸。而浸於陶土中的某些材料可造出人物披衣的形狀。
燒過的陶土稱爲赤陶(terracotta)。在皮斯托亞(Pistoia)的霍爾泰蓋里紀念碑的小模型(Forteguerri memorial;西元1475年;現存倫敦維多利亞及亞伯特博物館)是韋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約西元1435~1488年)以赤陶製成的。洛比亞(Luca della Robbia,西元1400~1482年)廣泛地利用赤陶,並利用不同釉彩的方法使其雕像上色。
喬凡尼·波隆那:尼普頓;陶上塑像;金屬骨架;高48公分;現存倫敦維多利亞及亞伯特博物館。
陶上下的金屬骨架可見於已斷裂的腕部。
安德烈·德爾·韋羅基奧:霍爾泰蓋里紀念碑模型;赤陶;高39公分;現存倫敦維多利亞及亞伯特博物館。
這是在近佛羅倫斯皮斯托亞的敎堂中,霍爾泰蓋里紅衣主敎的大理石紀念碑模型。韋羅基奧並沒有完成這作品,卻有不少後人追加完成。這模型雖然可能是他助手所作,卻透露了他原來的理想。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
- 秦庄襄王,异人在位3年去世!
- 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秦庄襄王画像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
-
- 商均墓在哪里?商均墓介绍
- 商均墓位于虞城县北 12 .5公里的利民镇 (原虞城县城) 西南。现存墓高4米 ,直径35米。据《虞城县志》记载:“虞帝子商均墓,位于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