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藝術:印刷
印刷技術的發展,使重複製造同一圖像的大量複本得以實現。雖然中國人早於西元前200年,即以布帛覆於石刻上,並塗以顏料而造出拓印,但眞正的印刷術仍待後來紙張普遍流傳後才發明。
紀錄圖像的主要方法可分三大類:包括凸版印刷(relief printing)——圖像被刻成凸出的圖紋,如木刻(woodcuts)及木雕版(Wood engravings);凹版印刷(intaglio printing)——圖像以金屬板上凹或侵蝕掉的部份而形成,如雕版(engraving)及蝕刻法;及平面印刷(surface printing)——圖像及背景均刻於同一平面上,如石印(lithography)。這些方法都是先把影像的眞跡(或以現代的感光法)紀錄下來,繼而在這印版上擦墨,最後,以紙張覆蓋其上,並置於印刷機中,再將油墨轉移到紙張上。以下印刷過程的描述乃是關於眞跡印刷。
凸版印刷·顧名思義凸版印刷即是凸出於印版部份所印出來的圖像;白色的部份是由印版上被削掉而凹下去的部份所造成。油墨塗在印版上後,圖像即因磨擦紙張背面或印刷機的加壓而被轉移到紙張上。油墨因處於印版的表面,故不需要太大壓力。沾上油墨部份可能因受壓而呈現少許凹陷。
木刻·於西元1400年後發展於歐洲。通常是沿著木紋切下約2.5公分厚的木塊,並將其表面磨平滑。除非有某些特別藝術效果的需求,否則通常都採用木紋較平均的木材,如櫻桃木、大楓樹、或梨木。將圖像繪於木材或附於木材上的紙張上,然後以刀鑿出圖紋。因爲木質的特性關係,這種技巧較適於黑白分明的圖像,而較不適用在細膩的圖像上,但還是有些工匠曾做出極出色的作品。歐洲的塗墨技術是在黑球或墨滾輪上,塗上厚厚的印刷油墨。而在東方則是將墨水混以含米粉及水的顏料塗於版上,可造成較含蓄的色調變化。有色木刻也可在數個印版上加上彩色墨水重疊而成。
木雕版·硬而密實的木板如黃楊木,若以類似雕版的方法橫向鋸開,就可造出極細緻的圖紋。雕刻者把平面看成黑背景,而把設計刻成白線,因此它被稱爲白線法。意義上,它是屬於陽性技法。因爲整個設計是從木材上挖出圖像,所以在意義上,它是屬於陽性技法,而凸版則是陰性技法,因爲被剔去的部份是設計以外的部份。木雕版匠的工具是雕刻刀而不是刀及鑿子。
凹版 這是將圖像刻進印版中;雕版是用手及工具剔除圖像部份,蝕刻法則是以酸性物質除去所要表現的圖像部份。印版塗上比凸版較少的黏性油墨,使其流進印版的凹陷中。在印刷前,印版的表面要拭淨。墨水從印版上轉移至紙張上的方法,是把印版及紙張置於印床上,使其通過兩個向相反方向滾動的圓桶印刷機中。紙張以水軟化,並夾在印板及印刷機中的毛氈間。壓力一定要大,才能使油墨充份地轉移至紙上。在紙上可見印版的痕跡,而版畫則略呈凹凸,帶墨的部份因被壓進凹紋中而稍呈凸起。因爲範圍太大的凹入部份不能盛載墨水,所以凹版印刷不能像凸版印刷那樣地印刷大片的深顏色。
雕版·將圖像在打磨過的平面上臨摹,通常大多是以銅爲平面,但偶爾可用其他金屬,如鋅。線條以雕刻刀刻進印版中,所剔出的金屬屑則被推在刀鋒前面,而在刻紋的兩旁會形成粗刻邊。因爲雕版著重淸晰線條,所以粗刻邊也需以刮刀除去、刮平。刮刀也可作爲修改用具,金屬被雕至凹紋底部,形成的陷坑可從印版背面打平。淺線則可因打磨金屬表面而磨平。
乾刻法(Drypoint)·印版的準備工作與雕版大同小異,不同者是雕刻工具是尖銳的針,以針尖刮掉版面上的設計,而非像雕刻刀般向前推進,金屬屑會被移到刻紋的旁邊,而在乾刻法中所造成的粗糙孔,不必像雕版中的粗糙孔要除掉。乾刻法中的粗糙孔在印刷時可盛接油墨造成柔和的線條,然而,因爲印版極脆弱且極快損蝕,一般只能持續20或30次的蓋印。乾刻法經常與其他凹版印刷一起使用。
蝕刻法·在蝕刻的印版上倒上一層含蠟、橡膠以及樹脂的熱防酸劑。冷卻後這層防酸層會變透明,被火燒烤時則會變黑,使畫家能看到他作畫的結果。畫家以尖針在這防酸層上刻畫圖像,使所需部份的銅暴露出來,印版的邊緣及背面以一層淸漆保護,再將整個印版浸於一桶稀釋過的酸液中,一般而言,這種酸劑常爲硝酸或氯化氫酸;或者在印版邊緣用蠟堆成凸起的外緣,而將酸液直接倒注於其中。這種過程稱爲「腐蝕」(biting)。當最淺的線條被腐蝕夠了,便可將印版上的酸液去除,再在這些線條上塗上一層保護作用的淸漆,以便其他部份再進行更深的腐蝕。線條的深淺及寬窄可以依此步驟控制。因爲以針在防蝕層中刻出線條比雕刻刀在金屬上剔除金屬爲易,所以蝕刻法的風格也似乎較雕版自由。跟雕版的不同在其線條末端呈方型,而雕版則呈尖形。
網線銅版雕法(Mezzotint,或譯美柔汀)以上所述方法均爲線條技法;網線銅版雕法及銅版蝕鏤法(aquatint)則爲色調技法。網線銅版雕法係以雕版法爲基礎,而銅版蝕鏤法則以蝕刻法爲基礎。網線銅版雕法爲馮·西根(Ludwig von Siegen)在十七世紀中葉所發明。網線銅版雕刻匠在一個黑色背景中作出他的設計,使作品有明亮的部份。這是其他凹版印刷所拒絕採用的。印版的表面可以雕線銅版雕刻搖桿(rocker)弄粗。搖桿的刃部與印版垂直,並從不同方向在版面上搖動。每一次搖動,便會在金屬上造成粗糙孔,到過程完成後,印版便會印出黑色,粗糙孔可以用刮刀除去而得到顏色較淺的部份,打磨則可使印版無法盛墨而印出白色部份。若有錯誤也可用齒輪弄高粗糙孔而糾正。
銅版蝕鏤法·是勒普冷斯(Jean-Baptiste Leprince)在十八世紀後半期所發明的技術。把瀝靑粉或樹脂粉撒在印版上,或放在含有酒精的溶解液中再放到印版上,待酒精蒸發,粉末經過加熱即固定在印版上,並將印版弄成多孔的版面,以便讓酸液滲透而腐蝕出細密的網狀。銅版蝕鏤的工匠利用淸漆的保護作用,將蝕版所需淺色調的部分保留下來,而讓酸液在印版上刻蝕出其他需要較深色調的部位。所有色調都以此種過程重複浩成。
平版印刷 這類印刷的圖像及背景都在同一平面上。其中最主要的是石印法,主要是靠油脂及水的不溶性。
石印法爲塞尼費爾德(Alois Senefelder)在西元1798年所發明。他發現了一種塗上油脂後,可以作成印版的石塊。石塊上的墨水會被有脂的部份所吸收,而爲未塗上油脂的部份所排斥。最適宜作石印的石塊是採自巴伐利亞(Bavaria)的卡爾海姆(Kalheim)及索倫霍芬(Solenhofen)地區的灰石。它的吸水量與吸油量相當。
石像可以用粉筆或墨水繪在石塊上,墨水是由肥皂性脂肪(可被吸入石塊中而造成油脂性防水圖像)、著色用的煤煙顏料,以及爲了控制硬度而使用不同份量的蠟、獸脂及蟲膠片所造成。印刷前未繪畫的部份需加以保護,以免受油脂所污染。繪畫部份則要漆上樹脂及法國白堊以保護之,石塊本身則以海綿沾塗阿拉伯樹膠及少量硝酸溶液(腐蝕劑)以作保護。酸液把石塊的孔隙擴大,而使阿拉伯樹膠可以滲入其中。腐蝕劑乾後,洗去多餘的樹膠,再用松節油及白酒精擦拭掉畫中的墨水,再弄溼石塊,因此便出現類似乾燥褪色的圖像區倚附在一塊潮溼的背景上。印刷油墨用滾輪塗在石塊上,並均勻地擴散開來,但油墨只附著於圖像上帶有油脂的區域。石塊置於一活動的底座後再蓋上印刷紙。紙張背面以數張紙及卡片保護,再蓋上由黃銅或鋅製成的壓紙框。蓋上皮革的刮刀可提供印刷時所需的壓力,而其高度可以調整至接觸到壓紙框爲止。墨水的轉移,以移動底座使墨水通過印刷機而完成。
鋅及鋁板也可用作平面印刷用。
補充讀物
Chamberlain.W The Thames and Hudson Manual of Etching and Engraving.London (1977).Dawson,J.(ed.) The Complete Guide to Prints and Printmaking Techniques and Materials.Oxford (1981) Gross,A.Etching.Engraving,and Intaglio Printing.London (1973).Hind.AM.A Guide to the Processes and Schools of Engraving.London (1933).Hind,A.M.An Introduction to a History of Woodcut.New York (1963).Hind.A.M.History of Engraving and Etching,New York (1963).Lums-den.E.S.The Art of Etching.New York (1962).Vicary.R.The Thames and Hudson Manual of Lithography.London (1976).
愛德華·孟克:吻;木刻;44×44公分;西元1902年;現存奧斯陸孟克博物館。
孟克用了兩片木板印成這幅木刻。較淺的顏色部份淸楚地顯示出木紋,一種孟克在營造特殊效果時所發明的新方法。
取自比尤伊克的「英國鳥雀史」(「水鳥」出版於西元1804年)的「鷸」;木雕版中圖案的設計,顯示出黑色背景上的白線。
三種印刷技巧的圖解,顯示印版雕刻或準備的方法,墨水圖像印在紙上的位置以及所用的印刷機。
丟勒:亞當與夏娃;雕版;25×19公分;西元1504年。
亞伯拉罕·波塞所作「用硝酸及雕刻刀的雕版法」一書中的雕版畫——雕凹版印刷機;西元1758年。
在波塞的著作中,顯示蝕刻匠及雕版匠在工作場工作的雕版畫。左方的工匠把設計圖繪在含有腐蝕劑的基層上,而印版則因燒炙而變黑。右邊的工匠以雕刻刀於版上工作。
同樣取自波塞的著作,蠟筆技法及工具的圖解。
這圖解作於西元1740年爲發明了蝕刻法的波塞所作。蠟筆技法也稱爲粉筆、粉彩或鉛筆技法。圖案設計被繪在含有腐蝕劑的基層上,再以酸液侵蝕而成。利用單一或多種的針尖點刻(圖1,2,3)、釘頭鎚(打洞用的打洞器,或其他類似以此法製出的圖案,見圖5,6,7),或齒輪(圖8,9)都可造出鉛筆、粉筆、或粉彩的效果。
約翰·拉斐爾·史密斯根據雷諾茲作的肖像畫而作成的網線銅版雕畫「扮成酒神的祭司巴切里」。
網線銅版雕法一度曾是極爲風行的複製法。
大英帝國銷售局發行的海報「請購買印度茶葉」(約西元1930年);有色平版印;現存倫敦洛德斯畫廊。
奧圖·阿爾普克:「德國航空公司」的海報(約西元1930年);有色平版印;現存倫敦維多利亞及亞伯特博物館。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妺喜: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 有施国是与夏朝同时期的一个小国,它的国内有一位叫妺喜的美女很有胆识,商便是在其帮助下灭掉了夏,她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间谍。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
-
-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
-
-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 晋惠公反悔,不想割地给秦国。里克不同意,他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前干吗答应人家,答应了现在又不给,这不是言而无信吗?”郤芮大声说:“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