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初步形成的独特贡献

学术界一致认为,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即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领导权、道路、前途等,作了全面的克思主义的分析和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但在是否以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为初步形成标志问题上,尚存在不同的见解。

第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分析》等文是初步形成的标志,主要根据是:第一,毛泽东当时已明确认识到中国革命处于新的历史时代,即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第二,毛泽东在各革命阶级的分析中,对无产阶级的评价最高,并已十分明确“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第三,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第四,毛泽东已明确提出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统治的国家政权的思想。

第二种观点认为,党的“四大”是初步形成的标志。主要根据是:革命的领导、动力和对象是党的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只要这三个重要问题明确了,其他的一系列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因此,把“二大”至“三大”期间解决的革命对象、动力和“四大”提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与农民同盟军问题通盘考察,到“四大”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已经初步形成了。而毛泽东《分析》等文则是对“基本思想”的进一步完整概括和充实。

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该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及“上山”以便“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的综合考察,才能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主要根据是: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除了包括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与前途诸因素外,还必须包括革命新道路的思想。这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力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无产阶级有可能也有必要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用先进思想、组织性和纪律性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觉悟水平,建立农村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因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概括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学说时,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毛泽东《分析》等文还没有认识到武装斗争必须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更没有认识到武装斗争必须与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三,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证了依靠农民建立革命武装、从乡区县三级自下而上地夺取农村政权,对于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全国的反动统治具有重大意义,从而为认识中国新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毛泽东提出的“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的思想,则已经有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萌芽,也可以说,是后来开创井冈山根据地更为直接的思想准备。至此,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参考文献】:

1.张佶等:《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史略》,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2.李锐:《毛泽东的早期革命运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王维佳:《六年来毛泽东早期思想讨论综述》,《毛泽东思想研究》1987年第二期。

4.冯正钦、杨成生:《新民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初步形成问题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1988年第三期。

5.刘益涛:《对湘赣边秋收起义若干问题的看法》,《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四期。

6.刘晓农:《何时何地决定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江西大学学报》1983年第四期。

7.刘益涛:《近年来毛泽东著作、生平研究若干问题讨论综述》,《毛泽东思想研究》1984年第一期。

8.沙健孙:《毛泽东和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六期。

9.吴荣宣:《土地革命战争历史的若干研究课题》,《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一期。

10.马齐彬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红旗》1981年第十二期。

11.郑德荣等:《毛泽东思想史稿》,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

12.雷云峰:《试论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得以成熟的条件》,《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三期。

13.司春:《对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几点认识》,《扬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二期。

14.张静如、丁晓强:《关于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二期。

15.杨福新:《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问题》,《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三期。

16.李洪奎:《国内外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问题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1988年第二期。

17.张弓:《毛泽东同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初探》,《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

18.廖盖隆:《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

19.廖盖隆:《再论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二期。

20.石仲泉:《艰辛的开拓——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党史研究》1987年第一期。

21.逢先知:《回顾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论述》,《中国文化报》1990年8月8日。

22.珏石:《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毛泽东思想研究》1989年第三期。

23.李捷:《关于毛泽东晚期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毛泽东思想研究》1988年第三期。

24.李锐:《关于毛泽东晚年的思想与实践》,《光明日报》1989年2月2日。

25.石仲泉:《关于毛泽东研究的几点思考》,《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六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