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思想与贡献

研究者们指出,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内从事统一战线工作最长、结合面最广、始终处在第一线的一位领袖。它不仅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大师,而且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建树,他为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

研究者们认为,周恩来是中共党内较早和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代表者之一。在五四运动中,周恩来就提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我们所恃的,是群众运动。”这里包括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同业公会”在内。旅欧期间,他强调勤工俭学同学和华工的团结,指出“只有无条件的携手……协力进行,才好图工学前途的发展。”同期他在研究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经验时指出“法国工人同军队一旦能联络起来”,革命“便有了希望”。中共二大以后,周恩来积极投入建立统一战线工作,在法国协助国民党代表筹组国民党欧洲支部,并率先于国内领导实现了国共两党在欧洲的合作。回国后,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在工农运动和军事斗争中,周恩来都创造性地执行党的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总结了一套革命统一战线的初步理论:①分清敌我友,团结各派民主势力,结成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力量为中坚的反帝反封建的广泛民族统一战线;②掌握又团结又斗争的原则,实行依靠左派、团结中派、孤立右派,发展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必须取得革命领导权,必须坚持党的主义和政见,必须保持对同盟者监督和批评的权利。

2.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贡献

研究者认为,周恩来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所作贡献表现在:①主持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秘密联系工作,促进国民党与共产党重新合作,共同抗日。②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与张学良、杨城一起促成了国共和解。③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多次谈判,造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的若干具体协议。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他为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实现密初合作做出了特殊贡献:①协筹山西抗战,进行了抗战以后国共两党最密初的军事合作。②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实现了国共两党较为融洽的政治合作,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3.长江局时期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贡献

研究者指出,周恩来是长江局的灵魂,在总体上正确执行了中央的方针政策,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贡献。表现在:①在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上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巩固国共合作,逼蒋走向长期抗战。为此,周恩来作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主要有:协商制订共同纲领,从政治上巩固合作;力争解决合作组织形式问题,从组织上巩固合作;坚持持久战方针,从军事上加强合作;为发展人民力量坚持谈判,与国民党限制我们发展的方针,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批评和斗争。巩固合作基础。②坚持国内民主,广泛开展团结争取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工作,特别是开展团结、争取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③广泛开展抗日救亡群众运动,推动了整个国统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④联合世界和平人士,组织国际反侵略战线。长江局时期,在周恩来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工作,其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表现在:在当时起了动员千百万群众实现全面抗战,推动国民党政府努力和坚持抗战,制约其投降倾向的积极作用;在当时起了扩大党的政治影响,为发展壮大党和人民力量创造条件的重大作用;它为维护八年抗战中的国共两党长期合作,打下了基础;它的深远影响还在解放战争时期反映出来,不少起义、投诚和接受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从长江局时期就同我党有统战关系的。

4.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贡献

研究者指出,周恩来在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十分注意总结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经验,不仅发展了他过去的正确观点,同时也发挥和补充了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阐述的统一战线思想。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他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性质作了富有发性的概括,即它是民族的、民主的,它是社会的。第二,比较深刻地分析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态度,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平等的,也不是公开法定的,它只是在不得已的默认中形成,在习惯中发展。第三,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党关于统一战线的原则、策略、方法和守则,透彻地阐述了原则立场与策略方法的基本关系。第四,比较全面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各项原则,其中重要的有蒋介石与国民党、中共参加政权、对国民党军队、对地方关系、对其他党派关系、对民众运动等原则。还有的论者强调指出:周恩来关于“中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就是复杂”的论断;关于党要“成为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主导者”的思想;关于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善于调查问题,分析问题”的阐述;关于“统一性和区别性的原则”,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得到了新发展。

5.对开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格局的理论贡献

研究者认为,周恩来不仅是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格局形成的组织大师,同时在理论上进一步发挥和补充了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建国后统一战线政策的原则规定。其主要内容有:第一,他对建国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变化新特点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分析,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队伍更加扩大了。它将由新民主主义性质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它要担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使命,即“为实现党的总路线服务”,因而要“推动它的发展”。第二,强调正确协调统一战线的内部关系,诸如阶级关系、党派关系、民族关系、上下关系等,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第三,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是个战略问题,而不是个策略问题。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将长期存在,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政治协商制度;认为中共与民主党派同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强调要健全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指出坚持无产阶级同非劳动者的联盟“是我们的战略方针和长期的历史任务”,认为这种联盟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将长期起作用”。第四,对发扬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了重要论述,提出要广交朋友、自我改造、民主协商、求同存异,共产党人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中要平等待人,肝胆相照等一系列原则与方法。

6.统战风格的主要特点

研究者认为,周恩来在统战工作中表现的风格是随着党的统战政策的发展,为着适应统战事业的需要,在反对和克服党内两种错误倾向,主要是“左”的错误倾向中,加强自我锻炼,逐步养成,并不断发展的。周恩来统战风格的主要特点是:①襟怀博大,团结多数。这是周恩来统战风格的思想理论基础;②以诚相待,广交朋友。这是周恩来统战风格的核心;③不卑不亢,求同存异。这是周恩来在结交一些特殊的朋友和外交活动中所表现的风格。周恩来统战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一是他无产阶级的坚定性;二是他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三是他崇高的共产主义品德。

【参考文献】:

1.司云胜:《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思想的革命转变》,《唯实》1985年第2期。

2.胡长水:《论觉悟社的思想倾向和周恩来的早期思想》,《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2期。

3.刘德军:《周恩来早期思想研究述评》,《东岳论丛》1987年第5期。

4.王建初:《青年周恩来的思想发展》,北京出版社,1985年7月版。

5.胡华等:《周恩来的思想及理论贯献》,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版。

6.杨世钊:《周恩来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大贡献》,《南开学报》1989年第2期。

7.韩泰华:《周恩来同志与党的“六大”》,《党的文献》1988年第4期。

8.侯保重:《周恩来与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纪念馆馆刊》1988年第3期。

9.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2月版。

10.陈登才:《周恩来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贡献》,《陕西师大学报》1988年第2期。

11.国旗:《周恩来在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河南师大学报》1982年第3期。

12.石仲泉:《周恩来与抗战初期的统一战线》,《党史研究》1985年第5期。

13.王务新等:《长江局时期周恩来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贡献》,《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4.李青:《社会主义时期统—战线的卓越领导者》,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5.胡康民:《周恩来的统战风格》,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6.钱其琛:《认真研究周思来的外交思想和实践》,《毛泽东思想研究》1989年第2期。

17.廖盖隆:《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3期。

18.廖盖隆:《周恩来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贡献》,《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9.华源:《周恩来在八大前后对改进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思想》,《党史研究与教学》1988年第2期。

20.赵德强:《周恩来教育思想浅论》,同“18”。

21.张家裕:《论〈周选〉中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1986年第1期。

22.杜魏华、韩荣璋:《简论周恩来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贡献》,《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1980年第1期。

23.鲍世修、胡哲峰:《论周恩来的军事实践与战略战术思想》,《周恩来和他的事业》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9月版。

24.周家鼎:《周恩来对我国国防事业的杰出贡献》,《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齐宣王拜颜斶
齐宣王拜颜斶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