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的转变
1.世界观转变的历史分期
学术界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侧重于周恩来早期政治思想的研究,认为他的世界观的转变经历了四个时期:①小学时期,他是个以中华之崛起为已任的少年爱国主义者。②中学时期,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③留日时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孕育了倾向于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革命意识,开始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④五四运动和旅欧时期,确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第二种意见将周思来早期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并侧重于对他的哲学思想进行研究,认为他的思想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中小学读书时期,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时期。②东渡日本和五四运动时期,是开始向辩证唯物主义转变时期。③旅欧勤工俭学和从事共产主义活动时期,是完成向辩证唯物主义根本转变的时期。
第三种意见综合周恩来学习接受新思想,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参加革命实践及其思想理论的建树进行研究,认为它的思想转变,经历了与四个阶段:①中学时期,是接受进化思想的阶段。②留日时期,是世界观转变的开始阶段。③五四时期,是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阶段。④旅欧时期,是世界观转变的最后完成阶段,完全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上述意见,基本上都持周恩来是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马克主义的观点。但有的研究者认为,周恩来是由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理由是:五四运动后成立的觉悟社其思想倾向,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面周恩来是觉悟社的灵魂,觉悟社的思想倾向,实际上反映了周恩来的思想倾向。周恩来在谈到他五四前后的思想状况时说:“这一时期,我的思想已从赞成革命面走向社会主义。但是……,我开始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乌托邦的。”
2.周恩来世界观转变的标志和原因
研究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周恩来在旅欧时期,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刻苦研读和对资本主义各国工人运动的实地考察,以及对苏维埃俄国的进一步了解,在建党建团的实际活动中,1921年秋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根据是:第一,1922年周恩来在给国内觉悟社社员的信中指出,经过反复的推求比较,“到去年秋后才定妥了我的目标”。并表示:“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第二,1923年4月15日天津《新民意报》副刊《觉邮》上发表的周恩来写的《伍的誓词》中,他谈到自己关心共产主义的“这个意念”直至十月后(1921年10月)才正式决定了”。其世界观转变的具体标志、研究者认为可以从下述三方面去看: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核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中国命运的工具,深刻分析中国革命的形势,找到了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既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个杰出的国际主义者。这一转变实现的原因,除客观上是时代使然外,顽强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懈地追求真理,是周恩来实现思想转变的重要前提:努力参加革命实践,不断经受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是周恩来实现思想转变的根本条件,虚心接受革命先驱的启蒙和挚友的帮助,是周恩来实现思想转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司云胜:《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思想的革命转变》,《唯实》1985年第2期。
2.胡长水:《论觉悟社的思想倾向和周恩来的早期思想》,《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2期。
3.刘德军:《周恩来早期思想研究述评》,《东岳论丛》1987年第5期。
4.王建初:《青年周恩来的思想发展》,北京出版社,1985年7月版。
5.胡华等:《周恩来的思想及理论贯献》,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版。
6.杨世钊:《周恩来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大贡献》,《南开学报》1989年第2期。
7.韩泰华:《周恩来同志与党的“六大”》,《党的文献》1988年第4期。
8.侯保重:《周恩来与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纪念馆馆刊》1988年第3期。
9.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2月版。
10.陈登才:《周恩来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贡献》,《陕西师大学报》1988年第2期。
11.牛国旗:《周恩来在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河南师大学报》1982年第3期。
12.石仲泉:《周恩来与抗战初期的统一战线》,《党史研究》1985年第5期。
13.王务新等:《长江局时期周恩来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贡献》,《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4.李青:《社会主义时期统—战线的卓越领导者》,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5.胡康民:《周恩来的统战风格》,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6.钱其琛:《认真研究周思来的外交思想和实践》,《毛泽东思想研究》1989年第2期。
17.廖盖隆:《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3期。
18.廖盖隆:《周恩来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贡献》,《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9.熊华源:《周恩来在八大前后对改进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思想》,《党史研究与教学》1988年第2期。
20.赵德强:《周恩来教育思想浅论》,同“18”。
21.张家裕:《论〈周选〉中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1986年第1期。
22.杜魏华、韩荣璋:《简论周恩来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贡献》,《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1980年第1期。
23.鲍世修、胡哲峰:《论周恩来的军事实践与战略战术思想》,《周恩来和他的事业》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9月版。
24.周家鼎:《周恩来对我国国防事业的杰出贡献》,《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
-
-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
-
- 秦桧曾向宋高宗赵构提出建立“两个宋朝”?
- 秦桧在未做宰相以前,曾扬言道:“我有两条妙策,可安天下。”当时相位出缺已久,有人问他道:“你既有妙策,何以不言?”秦桧道:“朝廷没有宰
-
- 范雎劝说秦昭王废宣太后
- 范雎做了秦国的客卿。几年以后,他与昭王的关系日益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