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的建设的贡献
1.遵义会议前后的历史作用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研究者们认为这次会议之所以能召开并取得成功及保证会议开始形成的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实际领导地位的最终确立,周恩来起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第一,遵义会议前,周恩来以当时领导核心中唯一有威望、能“管事”的实际领导地位,召集并主持了通道、黎平、猴场三次关键性会议,他力排众议,旗帜鲜明地支持并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此举,既使中央红军避免了被打散的危险,又影响到政治局其他成员转向毛泽东方面,对于结束“左”倾错误领导关系极大,从而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和组织准备。第二,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在副报告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坦荡胸怀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着重指出“左”倾中央在军事指挥上所犯的错误,并就此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从而避免了会议纠“左”可能出现的僵局。对毛泽东的批判发言,周恩来予以坚决支持,并全力推举毛泽东来领导红军的军事行动,从而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铺平了道路。第三,会后,周恩来作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从中国革命的最高利益出发,自觉退居助手地位,并与毛泽东更加密切合作,率领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使遵义会议开始形成的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实际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总之,在遵义会议前后,毛泽东的正确思想被全党所理解、接受,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实际领导地位逐步形成的全过程中,每个关键环节都贯穿着周恩来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2.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贡献
研究者们指出,周恩来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推动全党实现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他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阐释,并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使全党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核心,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他在整风期间作了多项报告、讲话,结合革命斗争历史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作了深入的检讨,批判“左”右倾机会:主义,以事实说明毛泽东是党内正确路线的代表。他的这些讲话,对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团结起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对党的建设的理论贡献
研究者们指出,周恩来提出的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原则主张,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是构成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他最早阐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科学理论作为自己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要保持这一本色,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第二,他科学地揭示了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并指出了解决的正确途径。他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特别是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后,无产阶级思想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已成为党内最本质的矛盾。他指出解决好这一矛盾,靠增加党内工人成份,“是毫无意义的”,正确的出路在于“加紧党内的政治教育,提高党的理论水平”。1929年9月周恩来主持下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进一步说明靠增加工人成份来肃清小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当时具体情况下是不现实的。毛泽东据此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反映了周恩来这些思想,为党和红军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第三,他提出了一系列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原则。他认为,在反倾向斗争中应坚持两条路线斗争,既要反右又要反“左”。他指出纠正错误路线,要侧重思想上,理论上的斗争,不应该太着重个人的责任和组织上的处理。他反对把党内斗争扩大化,主张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循循善诱耐心说服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第四,他主张把健全党内民主生活放在突出的位置。周恩来认为,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必须正确处理领袖与党员、领袖同集体、党员同集体的关系。旅欧期间,周恩来在《宗教精神与共产主义》一文中就曾指出:共产党人既要“服从领袖的指挥”又要“时时监督其行动”,明确了共产党人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领袖的思想;1949年5月在党即将成为全国执政党的时刻,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重申共产党人不要把领袖看成神这一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根本原则。健全民主生活还必须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周恩来强调党员要正确认识和运用党的民主权利,要坚持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奴隶主义,一种是极端民主化。
【参考文献】:
1.司云胜:《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思想的革命转变》,《唯实》1985年第2期。
2.胡长水:《论觉悟社的思想倾向和周恩来的早期思想》,《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2期。
3.刘德军:《周恩来早期思想研究述评》,《东岳论丛》1987年第5期。
4.王建初:《青年周恩来的思想发展》,北京出版社,1985年7月版。
5.胡华等:《周恩来的思想及理论贯献》,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版。
6.杨世钊:《周恩来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大贡献》,《南开学报》1989年第2期。
7.韩泰华:《周恩来同志与党的“六大”》,《党的文献》1988年第4期。
8.侯保重:《周恩来与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纪念馆馆刊》1988年第3期。
9.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2月版。
10.陈登才:《周恩来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贡献》,《陕西师大学报》1988年第2期。
11.牛国旗:《周恩来在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河南师大学报》1982年第3期。
12.石仲泉:《周恩来与抗战初期的统一战线》,《党史研究》1985年第5期。
13.王务新等:《长江局时期周恩来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贡献》,《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4.李青:《社会主义时期统—战线的卓越领导者》,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5.胡康民:《周恩来的统战风格》,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6.钱其琛:《认真研究周思来的外交思想和实践》,《毛泽东思想研究》1989年第2期。
17.廖盖隆:《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3期。
18.廖盖隆:《周恩来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贡献》,《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9.熊华源:《周恩来在八大前后对改进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思想》,《党史研究与教学》1988年第2期。
20.赵德强:《周恩来教育思想浅论》,同“18”。
21.张家裕:《论〈周选〉中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1986年第1期。
22.杜魏华、韩荣璋:《简论周恩来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贡献》,《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1980年第1期。
23.鲍世修、胡哲峰:《论周恩来的军事实践与战略战术思想》,《周恩来和他的事业》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9月版。
24.周家鼎:《周恩来对我国国防事业的杰出贡献》,《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
-
-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