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8-18 09:47:2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是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长得漂亮有才气,好音律,善鼓琴。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活。那年她17岁。

 来自有意思吧(www.u148.net)

卓文君和司相如的相遇是在她老爸宴请司马相如的宴会上。

如果是作为女婿,卓王孙确实是对当时贫寒不得志的司马相如很不满意,但作为文人对他的才华却很是欣赏。

蜀中山明水秀,地灵人杰,孕育了不少出色的文人雅士,司马相如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因慕战国时代赵国蔺相如的为人行事,以“相如”作为自己的名字,也立志要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汉景帝即位不久,司马相如来到长安,遇到颇有书卷气息的梁王,当时名重一时的辞赋大家邹阳、枚乘、严忌等都追随左右。司马相如十分倾慕,便追随梁王而去。在梁地作赋弹琴,生活过得十分得意。梁王盛赞其才情高华,赐给他一把名叫绿绮的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的字,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名贵乐器。这把琴就是后来司马相如用来弹奏“凤求凰”,卓文君听后雪夜私奔的那把琴,所谓“绿绮传情”使这把琴更富传奇色彩。

由于梁王的短命去世,宾客星散,司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而家里已是父母双亡,家徒四壁,在无以自立的情况下,他抱着迷茫的希望来到边陲小县临邛投靠担任县令的好友王吉,寄人篱下。他与王吉是好朋友,王吉曾对他说:“你在外面游学,如果官运不好,日子不好过,就到临邛找我。”梁王去世后,司马相如投奔了王吉。 聊天中,王吉知道了司马相如尚未成家,好巧不巧就说起了卓文君,说二人是天生一对。当时司马相如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卓王孙知道司马相如是有名的文人,便宴请了他,并顺便发了一百多张请帖,邀请了很多县中的官员与有名望的人。    

宴会开始,卓王孙带领众宾客向司马相如敬酒,少不了说了许多奉承话。正在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王吉向大家介绍说:“相如先生是当今第一名流,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奏也弹得很好。今天有佳宾美酒,何不请相如先生弹奏一曲呢?”众人听了,齐声叫好。

司马相如推辞了一番,便弹奏起来,先弹了一支短曲。卓文君本来就喜爱音乐,听到琴声,就偷偷地躲在帘子后面看。司马相如一曲罢后无意间看到竹帘后面那个影影绰绰穿白衣服的女子,知道了是卓文君,暗自欣喜。这就是传说中可遇不可求的一见钟情吧。但他表面上装作不知,接着弹了那首曲子:《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通过琴声,司马相如向卓文君表达了自己求爱的心情。卓文君深懂琴理,听出了琴声中的意思,同时被司马相如的才华倾倒,但还不知道他是西汉有名的才子司马相如。而宴席上的宾客,当然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为了恭维司马相如,一味地拍手叫好。

司马相如回去以后,就用钱买通了卓文君的仆人(他居然还有钱,是王吉的私房钱么...),通过仆人送给卓文君一封求爱信。卓文君接到求爱信激动不已,卓王孙嫌司马相如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在那个月白风清的晚上,就收拾细软偷偷地跑出来,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俩人连夜乘车回到司马相如的家乡成都。

然而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的时候,司马相如当时的生活并非琴书雅集,而是酒逍遥,风月无边。联系到当年司马相如的志向,当年的生活,算得上是十分的失意,十分地潦倒了。    

对这件事情,卓王孙当然是盛怒难消,认为司马相如有辱衣冠,自己的宝贝女儿也太不争气,夤夜私奔,败坏门风,使他丢尽脸面;更主要的是司马相如是一个穷光蛋。然而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过着有今天而没有明天的逍遥生活;卓文君也脱钏换粮,根本不把今后的生计放在心上。几个月后,他们索性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淡装素抹,当垆沽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忙里忙外担任跑堂工作。如今,邛崃县城里,“文君井”、“琴台”古迹犹存。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寓居成都时作《琴台》诗有句云:“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在文君庭园里的“琴台”有一联云:“井上疏风竹有韵,台前古月琴无弦。”这些诗联记述了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忠贞爱情的千古韵事。

这在当时是临邛市上的一件天大新闻,顿时远近轰动,小酒店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卓王孙经不起亲朋好友的疏通劝解,迫不得已分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也有人讲这是司马相如搬出的一套“赖皮”作风,逼那位爱脸面的岳父大人就范,于此也可见司马相如没有一般文人的穷酸相,颇具心思。这也许是卓文君深爱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来自有意思吧(www.u148.net)

汉景帝之后,汉武帝即位,对司马相如原来随梁王时所写的《子虚赋》十分赞赏。于是司马相如再次来到京师,在杨得意的引荐下,武帝召见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更竭尽才智写了一篇《上林赋》,盛赞皇帝狩猎时的盛大场面,举凡山川雄奇,花草繁秀,扈从壮盛,皆纷呈字里行间。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见之下,拜司马相如为郎官。司马相如在长安踌躇满志,卓文君则在成都独守空帏,静待丈夫衣锦荣归,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情。

司马相如凭着一枝生花妙笔,以一篇檄文,晓以大义,剖陈利害,并许以赏赐,消弭了巴蜀两地不稳的情势,汉武帝大喜,再拜其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边陲地区,对蛮夷进行宣慰;拥旌旗、饰舆卫,声势显赫地回到了成都;与卓文君会合后一路朝西南进发。当然是一定要绕道临邛去看看的,当地官员纷纷出廓相迎,百姓更是夹道欢呼,卓王孙自然是十分光彩,执意挽留这位乘快婿与宝贝女儿小住数日,与当年的穷困潦倒,当垆卖酒,自然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在被武帝召去五年之后,司马相如的爱再次迷离,他写了封十三字家书托与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文君看后,悲伤之情无语言表。因为她知道,数字中没有“亿”,表明丈夫已对她无意,只是不好言明。悲愤之余,文君复信,托来人带回,信曰: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长安。两人成婚多年,卓文君一直没有生下子嗣,司马相如年纪渐长,对这件事情愈来愈介意,最后决定纳妾传递香火。可是,对卓文君来说,当年她为了这份爱,几乎与家人决裂,在她的生命里,这份爱深刻并且纯洁,她是不可能与另一个女人分享丈夫的。俗话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司马相如虽才华出众,也未能免俗。虽已逢知命之年,时常周旋在脂粉堆里,衣食丰足之后不但不知珍摄,反而吃着碗里,望着锅里。卓文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懒得与他计较。直到司马相如意欲纳茂陵女子为妾时,卓文君才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读来都像是看得到刀光剑戟,忍不住想象大概色艺双绝的卓文君这会儿也忍不住动刀动枪地泼辣一回。然后,在随诗的短信里,她写,“春华竟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她说,你看,世界上美好的东西总是后浪推前浪,乱花渐欲迷人眼呀。现在虽然我还喜欢你呢,但是你已经变心了,那好吧,我们就一拍两散拉倒吧。

卓文君哀怒的《白头吟》和凄怨的《诀别书》,使得司马相如大为不忍,想到当年的患难相随,柔情蜜意的种种好处,实在不便一意孤行,而弄到月缺花残,香消玉殒的地步。司马相如终于取消了纳妾的念头,于是回心转意。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又度过了十年恩爱岁月,司马相如终消渴疾(即糖尿病)溘然长逝,卓文君终于尝到了未亡人冷冷清清的孤寂。回首前尘,恍然如一梦。第二年深秋霜降草枯,长空雁鸣,形影相吊,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也随司马相如而去。      

 来自有意思吧(www.u148.net)

卓文君敢爱,会爱,是我国第一个勇敢冲破封建礼教藩篱的女性。在得到或者失去爱情的时刻,她都很清醒,并且坚持到底,她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能够沉得住气,并且很有策略能力。她不哭不闹,以其才智诗赋劝感丈夫,守护自己的爱情。

她的一生,应该是值得的。比如充满浪漫色彩的夜奔,比如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见钟情,比如与爱的人携手终老等等。女人一生如此,夫复何求?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事还有一首诗:《望江亭》 。

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

上一篇:“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阅读答案 下一篇:卓文君 - 凤求凰佳话 声明: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王冕好学
王冕好学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10岁考取清廷官派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回国后毕生致力于我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