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司马相如 :历史上的司马相如是个怎么样的人?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8-19 21:44:26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司马相如简介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本名犬子,因慕蔺相如之人,故更名相如。字长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一说为四川蓬安县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上林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卓文君的私奔也广为流传。
历史上的司马相如是个怎么样的人
无论是史书记载,亦或是千百年来百姓心中,才华横溢、机敏睿智的司马相如毋庸置疑为一代天骄。他与卓文君的唯美爱情更是为人乐此不疲的称道。然则一期《百家讲坛》竟掀起一番争论司马相如品行的热潮。
《百家讲坛》中,王立群先生称相如“无德”。他认为在《史记》中,司马迁是因惜司马相如之才,曲笔隐瞒了司马相如的鄙陋。其一,《史记》中记载文学家的只有两篇,一是写屈原,一就是司马相如。在司马迁心中司马相如和屈原可以相提并论,那么“有意隐瞒”相如卑劣就情有可原。
其二,司马相如其实是诱骗卓文君的说法在《史记》中有迹可循。“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临邛令假装对相如恭敬,日日前去拜见),中的“谬”是写这是串谋好吸引卓父的注意;“相如谬以令相重”(相如假装与县令相互敬重),中的“谬”又写出后来相如以一曲《凤求凰》打动文君实则是诡计。二“谬”隐晦指出司马对待文君是一场阴谋。而在班固的《汉书》中,则直截了当写出这一事实,“为不得不以而强往”(“为”通“伪”,相如佯装不愿赴卓父宴),写明司马的虚伪。
因此司马相如被冠以三宗罪:一是骗财骗色,一是动机不纯,一是喜新厌旧(为仕后想抛弃文君另娶他人)。一夕之间司马从谦谦君子变为了卑劣小人,引发了学术界以及社会对此的激烈争论。
部分史学专家对王立群教授的观点不以为然,他们为司马相如辩驳,称王某是对历史妄加揣测,歪曲事实。对相如与文君爱情的拥护者也为之辩诬。他们认为,学术和市场一挂上边就不严谨了,并且仅仅两句相似的话语影射出相如的恶劣毫无可信之处。
司马迁是一位德行兼备的英雄,那么英雄惺惺相惜也不无道理,何况近朱者赤的言论也是自古就有。且《百家讲坛》就是冲着“诋毁”司马而来,气势汹汹,十之八九都是其坏话,总是让人觉得丑化了司马的形象。传颂两千多年的人与故事即便不全是对,那也不会与传言判若云泥。
关于司马相如品行的争论众说纷纭,由于对其记载较少大多也是后人所揣摩,那么司马相如是一位德行兼备的才子,还是卑鄙恶劣的小人,就看你是相信这段千古佳话,还是认为历史总不如想象美好了。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曹沫勇逼齐恒公
-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叫曹沫的人,凭借自己的勇猛,在鲁庄公那儿混碗饭吃。鲁庄公非常喜欢这位勇士。
-
- 苏代游说公仲侈,解雍氏之围
- 韩襄王十二年(前300年),楚国包围了韩国的雍氏城,韩国向秦国求救,秦国没有为韩国发兵,只派公孙昧到韩国。
-
- 包拯公断铡美案
- 北宋年间,湖广均州府有一名妇女叫秦香莲,其夫名叫陈世美,堂上双亲,膝下一双儿女。虽是小康人家,日子也过得去。
-
- 杜甫死因探密:并非贪吃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 “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