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吉浮雕
在印度故事體藝術史上,位於桑吉(Sanchi)大舍利塔上之浮雕,代表了第一階段的重要時期。由於佛敎敎導之所需,亦即世界頭一個主要的新敎信念,導致這些戲劇性浮雕的產生。當信徒們造訪舍利塔,對其偉大的導師膜拜行禮時,由於他們對於有關佛陀生平及講道的事蹟皆已十分熟悉,因而,亦即意謂前去「閱讀」有關事蹟。雖然早期在毘盧(Bharhut)與菩提伽耶(BodhGaya)的舍利塔代表佛敎的景象,然而此在桑吉大舍利塔中,基於從各地所捐獻之香油錢,並以之在此舍利塔上得到印證,並使其設計在西元前及西元第一世紀時具有空前的規模。舍利塔原本維持未加裝飾的樸素面貌,直至末期才全然改觀,有裝飾著美女,動物、植物、枝葉,以及幾何性主題的裝飾品,以及系列具故事性的雕像,其中包含了彎曲的軒緣與大門柱樑上慶祝佛陀生命及精神成就的浮雕。此一意味深長地偉大佛敎循迴,僅僅展現了佛陀經由象徵物體以喚起其精神上之前進。大約有60個主題在此顯示,並依其重要性再三重複,在四個主要方向之四個入口處,其排列設計使人想起當信徒接近入口時,其所面對最重要性的事蹟。與較早時期相對的是浮雕之平面處理手法;其中包括以較深的切口傳達距離感,桑吉的雕像使用一種圖畫式的傳統,並以縮小遠處形體的尺寸,顯示出深凹之處。同時,取代毘盧的赤裸背景,在此以其與衆不同的陽台及拱形圓頂,明確的描述四周環繞著護城河之森林與城鎭,與較早時期生硬、正面的姿態不同,而今却賦與形象各種不同生動的姿態。雕像採取兩種故事性的傳統手法:其一是持續不斷流暢的敍述,如同在「本生經」(Jataka)所見(北邊之入口處,軒緣底部,正面及背面),是一則處理有關達納(dana)的佛敎敎義的故事,令人如此熟悉,以致信徒們不費吹灰之力,沿著軒緣之前後繞一圈,即可領會其含意。其二的傳統手法,可在「佛陀爲舍利塔之戰」(Battle for the Relics of the Buddha;南方入口處,軒緣之背面與中間)見到,係桑吉最富戲劇性之景象。位於中央的鑲板所描述的是以城鎭爲背景的戰爭混亂場面,而下一幅景象,則爲勝利的君王與舍利盒一起逝去的狀況。換言之,景象在此代表兩種同時且同步呈現的連續性時間要點,而最具衝擊性的特性在於藝術家手下的群衆,爲了捕捉大喧騷及雜沓的景象,與群衆之韻律及動作,故而較不重視個別形象之特色。我們同時也看到表現手法之範圍;從美好的雅克西(Yakshis),以至怪異圖案之探究,以及以幽默方式表現意圖誘惑佛陀的邪惡神群——瑪拉(Mara)。此外,處理動物的手法依然使人印象深刻,顯而易見的象群,水牛群;在在證實了佛敎對於一切生靈和諧之觀點。
補充讀物
Marshall J.H.The Monuments of Sanchi(3 vols.).Calcutta(1913-14)
在桑吉北方人口處之故事性雕刻。
北方人口處位於椽底部連續的敍述。
桑吉的大舍利塔展現其人口方位。
下(一)圖/桑吉南方人口之背面,中央軒緣上連績浮雕圖像。
下(二)圖/桑吉北方人口處之背面,其軒緣最低處之中央地帶。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詹天佑球艺了得,还是游泳健将
- 我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是闻名世界的铁道专家。他还是一位在大风大雨里畅游的游泳健将。詹天佑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珠江三角
-
- 魏文侯待民之道
-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
-
-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
-
- 杀神白起是白乙丙的后代吗
- 今人多以为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大将、杀神白起是秦穆公时期白乙丙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