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百科全书

旅游

青岛依山面海,气候宜人,自古就以风景优美著称于世,建置百年来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旅游、观光、度假、避暑胜地。

一、历史回顾

古代旅游 史载齐景公(前547~前490在位)曾乘海船东游少海(即今胶州湾),抵琅琊。《越绝书》载: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前476)灭吴后,曾徙都琅琊,并立观台以望东海景色。《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东游海上,行礼祀名山大川及八神。始皇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作琅琊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汉武帝曾多次巡游琅琊、芝莱、不其,祀神人、建明堂,可视为有史记载以来青岛地区最早的宗教旅游活动。东汉经学大家郑玄在崂山办学,先后有上千名求学者来崂山求教、游历。此后多有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到崂山巡游、观光。唐宋时期胶州湾及其临近海域成为中国北方对外交往和通商的口岸后,高丽(今朝鲜半岛)及日本的使臣、商贾、僧侣也接踵而至,在板桥镇曾筑有豪华的高丽亭馆。唐代大李白曾游历崂山,写下了“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著名诗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曾游历崂山、板桥镇,并为高丽亭馆感慨赋诗。金元以后,全真道教的崛起使崂山成为海上仙山,游者日众。明代文学家张允抡曾遍游崂山,其《栎里子游崂山记》对崂山的人文、自然景观记载甚详。其他文人墨客有关崂山的游记、诗文集等多有刊出。清代顾炎武蒲松龄、高凤翰等均来崂山游历,吟诗作文,其中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和《香玉》就是以崂山的传说故事为素材写成的。

近代旅游 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天后宫《修庙碑记》中记载,当时青岛口“旅客、商人云集”,可见其商旅活动已相当活跃。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德国侵占青岛后,在规划市政建设时已考虑到要把青岛建设成为旅游观光城市,对街道和建筑物的布局及造型都做了细致的安排和规定,充分利用和突现自然景观,使之与城市建设相协调。随着德国宣布青岛港为自由港和胶济铁路的通车,外国商船、侨民和游客纷至沓来,接待和游乐设施陆续兴建,其中有位于青岛湾畔的亨利王子饭店、汇泉湾畔的海滨饭店和海水浴场(今第一海水浴场),并在太平角一带开辟渔猎场所,同时编纂《青岛指南》,开展各种游乐活动,如跑、乘马射击、登山、游泳、舞会、旅客招待会、夏季广场音乐会等,使青岛很快成为东亚地区最著名的海滨游乐场所之一。1902年夏,青岛有外侨和游客688人,来自上海、天津的国内游客也经常出现在海滨街头。1906年开始对崂山进行旅游勘察,在规划游山的16条线路上,栽石桩、编号码,以便游人循路观景。1908年英国人艾克福在浮山高尔夫球场创办青岛高尔夫球会。至1910年前后,来青避暑的游客已达2万多人次。

现代旅游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了市区景点。以海上游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青岛游艇俱乐部成立。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规划建筑了八大关别墅群,重修了市区通往崂山的公路和山中各景点的游览道路。成立了中国旅行社青岛分社,开始进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1931年在跑马场内兴建了网球场,在湛山村西重建了高尔夫球场。1931~1933年对前海栈桥进行扩建并修建了南端的回澜阁。30年代兴建的湛山寺、第一体育场、水族馆、天主教堂等,也成为观光游览的新景点。1935年青岛市政府鉴于游客成倍增加,设立了旅游招待处。据当时青岛工务局所编《青岛名胜游览指南》记载,抗日战争前青岛共有中国人开办的旅馆、客栈29处;外国人开办的饭店27处,中餐馆53处,西餐馆、咖啡馆36处;大小公园19处,电影院3处,戏院5处,舞厅4处,台球房8处,高尔夫、划船等俱乐部7个,还有骑马、骑驴、游船等娱乐活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旅游业进入停滞时期。

当代旅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岛旅游有一个由缓慢向快速发展的过程。1950~1972年,青岛旅游以政治性接待为主,主要接待来自苏联、蒙古、朝鲜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人士及来青岛港的外轮海员。1958年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访问团体,自费旅游者和探亲的华侨、港澳同胞以及外轮海员骤增至1.54万人次,其中旅游者1300多人次。1973年后青岛旅游业由接待型逐步向企业经营型转变,开始接待世界各国游客。国家一些部委先后在青岛建立疗养院,一些全国性的会议相继在青岛召开。1979年青岛和日本下关市结为友好城市,开辟了下关-青岛不定期海上航线,同年10月,日本理想之国号游船满载600多名日本游客首航青岛。中国国际旅行社青岛分社、青岛中国旅行社等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陆续成立。1983年世界豪华巨轮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载客1200多人访问青岛,同年全市接待海外游客达到2.84万人次。90年代后,青岛旅游业迅猛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国际、国内旅游全面发展 1992~1997年,全市累计接待海外游客97.31多万人次,累计涉外旅游收入26.91亿美元,其中1997年接待海外游客19.79万人次,收入8.11亿美元。同期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000多万人次,累计收入(新口径,下同)130多亿元,其中1997年接待国内游客960万人次,旅游收入54亿元。

旅游生产力快速增长 ①行:旅游交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流亭机场辟为国际空港后,国内外航班、航线逐年增加;海上有通往韩国、日本的客货运航线;陆上胶济铁路复线实现与全国主要铁路网连接,烟青公路、济青高速公路和胶州湾高速公路等四通八达,使青岛有了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1997年全市共有旅游车辆800多部,定点旅游车船公司8家。②游:旅游资源开发取得成效。海滨旅游线日臻完善,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已基本建成国际啤酒城、海豚表演馆、海上乐园、高尔夫球场等大型游乐设施。崂山风景名胜区开辟了新的旅游景点和线路。东部新区建筑群、东海路雕塑、五四广场等设施成为新的城市景观。青岛海滨风景名胜区的城市风貌受到保护,重要建筑和景观被夜间的灯光装饰一新,增加了吸引力。海上旅游发展迅速。开发了田横岛、琅琊台、薛家岛、大泽山和海云庵等新的旅游区或度假区。1997年全市共有旅游定点景点14处,向国内游客开放的游览景点40多处;旅游船及游艇140多艘。③住:至1997年底,全市有旅游涉外饭店55家,客房8000多间,分别比1990年增加31家,4400多间,其中旅游星级饭店20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8家,二星级和一星级7家),星级饭店客房2700多间;接待游客15.13万人次,营业性收入1.85亿元,劳务性收入6.25亿元;客房年均出租率达到60%以上。八五期间全市供游客住宿的其他饭店、宾馆、公寓、别墅等设施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④食:旅游饭店内的餐饮设施有较大改进。1997年全市有旅游涉外定点餐馆30多家,西餐等适宜外国人口味的餐饮落户青岛;国内各种传统菜系得到继承和发掘,以海鲜为主的青岛菜和各种风味小吃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⑤购:1997年全市共有6家企业被定为全国旅游商品生产定点企业,主要旅游商品有贝雕工艺品、海珍品、旅游鞋、旅游帽、中药和矿泉水等。定点旅游购物商店有7家。⑥娱:各旅游涉外饭店均已配备娱乐和健身设施,经常组织开展晚间娱乐活动,举办游客广泛参与的系列活动,如演出、联欢等。全市共有供涉外旅游团队活动的定点娱乐场所4处。

旅游市场开发取得进展 1992年国务院批准兴建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1995年山东省又批准兴建薛家岛旅游度假区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青岛的旅游产品开始由沿袭多年的观光型向观光、度假等综合型方向发展。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整体建设已初具规模,有17个度假单元列入国家旅游局向海外推销的度假设施系列,青岛已成为中国北方海滨地区度假休闲的胜地。旅游专项产品的开发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自1991年起,每年一届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成为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旅游产品。在市场开发中强化宣传,重点促销,特别是青岛与日本大阪和韩国汉城通航以来,先后多次组织旅游企业前往日本、韩国,开展整体促销和直接招徕活动,使日本、韩国成为青岛海外两个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接待人数已占全部海外游客的60%以上。此外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市场也一直保持上升态势。旅游界与海外百余家旅行商、旅行代理商和办事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开发国际市场的同时,还抓住实行双休制后国内旅游迅速崛起的机遇,按照游客需求,组织国内旅游产品,推出市内游、市郊游和省内游等27条精选线路,使青岛形成以度假、休闲、观光、会议、购物、旅游等多种产品汇合的日趋活跃的国内旅游市场。

旅游产业成就显著 社会各方面兴办旅游的积极性日趋高涨。旅游业利用外资大幅度增加,仅1994年利用外资额就超过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市利用外资的总和。1996年全市国际国内旅游业的产出已达55.2亿元,占同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8.4%。旅游业作为带动产业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交通客运业、零售商业、邮电通讯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旅游业的发展还扩大了海内外的交流,改善了投资环境,提高了青岛的国际知名度,促进了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安置城镇青年就业比例最高的行业。1997年全市有旅游职工3万多人。旅游饭店、休闲别墅、风景园林、立体交通等接待服务设施的出现,使青岛更具现代城市风貌。旅游城市对绿化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使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汇泉湾

二、旅游资源

青岛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山、海、水、树等自然景观,又有遗址、文物、建筑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开发前景远大。

自然旅游资源 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为青岛地区塑造出众多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根据其自然属性和成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流水侵蚀地貌与山石景观 流水作用所形成的侵蚀剥蚀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青岛东部、北部和西南部。东部为紧临黄海拔海而起的崂山及鹤山,北部为大泽山,西南部为小珠山、大珠山。这些山体主要由花岗岩体组成,因构造抬升出露地表,受流水侵蚀切割及风化剥蚀作用,形成峰柱尖峭、悬崖陡峻、岭岫重叠、洞穴变幻、谷脊交错、怪石累累、奇景迭出的山石景观。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山景线条优美流畅。历史上曾有崂山十二景、胶州八景、大泽山三十六景之说。因这些山石景观大都距市区较近,区位优势明显,进一步开发价值很大。

河流与水景 青岛沿海区域有许多短小河流,因山地落差较大,溪流湍急,形成幽静的涧谷溪流景观,其中以崂山为中心呈放射状发育的溪流最富特色。源于巨峰北侧天乙泉的白沙河,穿峡越谷,在北九水处形成狭谷深切、跌水成瀑、美景迭出的十里画廊,河流中游已筑坝蓄洪,形成了高山出平湖的库区景观。八水河、流清河、登瀛河、南九水河及泉心河等山涧溪流,都有较高的游览价值。潮音瀑和潭瀑均系断裂和侵蚀而成,其形、色、声俱佳。以水库为中心的水景也有很大的旅游开发前景,如崂山水库、流清河水库、泉心河水库、书院水库、小珠山水库、棘洪滩水库、大泽山水库、尹府水库、产芝水库等。青岛泉水资源丰富,崂山矿泉水最负盛名。著名泉水有太清宫的神水泉、上清宫的圣水泉、巨峰的天乙泉、太平宫的龙涎泉、华楼宫的金液泉等,诸泉与周围景点组合成综合性旅游景观。

海成地貌与海景 胶州湾及附近海岸分为基岩沙质海岸和山地港湾海岸。前者以薛家岛东南海岸最为典型,其岸线略显平直,有基岩岬角和沙质、沙砾质海滩相间分布,海滩平缓,沙质细软,适于开发多项海上娱乐活动;后者岸线曲折,多港湾岬角,其中崂山沿岸发育十分典型,多海蚀崖、穴、柱、平台及阶地等地貌,石老人海蚀柱形神兼备,八仙墩海蚀崖景观壮丽。另外山地港湾海岸的凹入处常伴有小规模的海积地貌,形成沙滩和岬角交错分布的景观特色,沙滩沙质良好,是理想的海滨浴场,已开发和可供开发的有南选沙滩、仰口沙滩(仰口海水浴场)、泉心河沙滩、流清湾沙滩(流清河海水浴场)、大江口沙滩(石老人海水浴场)、浮山湾沙滩(第三海水浴场)、太平湾沙滩(第二海水浴场)、汇泉湾沙滩(第一海水浴场)、青岛湾沙滩(栈桥海水浴场)以及金沙滩、银沙滩、石嘴子沙滩、龙湾沙滩等。优美的岬角风景,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如岩礁峭丽的鳌峡岬角、盛产崂山绿石的峰山岬角、刁龙嘴岬角以及流急浪大的崂山头、风光秀丽的石老人山、燕儿岛、太平角、汇泉角、团岛角等。胶州湾海域为规则半日潮,天天潮起潮落,时有大潮起伏,波涛翻滚,著名的燕岛秋潮即为青岛胜景。退大潮后,宽阔的海滩和曲折的海岸,如南选滩、仰口滩、石老人滩、浮山南麓海岸、燕儿岛海岸、栈桥沿岸、薛家岛沿岸、龙湾滩等,都是游人赶海游乐的理想之处。

海岛景观 青岛地区海岛众多,由北而南沿海岸排列,以陆地低山丘陵为背景,山水相映,成为一体,其旅游开发的前景广阔。海岛旅游资源主要由海岛地貌景观、周围开阔空间和人工设施、特殊的气候条件、名胜古迹、奇花异草及名贵矿产资源等组成。海岛的自然景观特色显著,首先是海岛地貌丰富多彩,如灵山岛有大小山峰56个,群峰高耸,陡峭难攀;其次是海岛植被富有特色,如长门岩岛、大管岛等自然繁衍耐冬、红楠等常绿阔叶乔木,有些植株树龄已达数百年,在长江口以北,唯青岛海岛有此种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第三是海岛海洋类资源丰富,可开展海上垂钓旅游。另外田横岛的田横玉,崂山湾的绿石,都可加工成为旅游纪念品。

气候及天象景观 受海洋及季风气候影响,青岛滨海地带春迟秋晚,冬暖夏凉,非常适于避暑、度假、疗养旅游。又因青岛地区地表起伏较大,天气变化明显,经常形成一些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海滋、海上日出、崂山云海、崂顶雷电、银峰晶挂、太清水月及大泽山、大珠山、小珠山的云雾、日出、晚霞、雾凇等天气景象,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动植物景观 青岛地区气候温和,适于多种动物和植物的繁衍生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特殊的植物群落,如崂山南麓的太清宫湾畔,生长有数十种亚热带植物,呈现出北亚热带气候特征;大珠山东部有近百公顷野生杜鹃,每年4~5月间,花开遍野,花香四溢。据统计,青岛地区有各类木本植物400余种,草本植物600余种,其中古树名木千余株,珍稀树种20余种。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岬角岩礁区是珍贵海产品的产地,可发展垂钓旅游。沿岸山地和海岛有十分丰富的鸟类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青岛地区人类活动历史久远,留有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历代文物,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古遗址、古文物 青岛地区东有财帛沟墓群、崂山霸王台、康成书院,北有东岳石遗址、南阡遗址、田横五百义士墓、宁戚冢、即墨古城、六曲山墓群、天柱山摩崖石刻,西有三里河遗址、牧马城遗址,南有齐长城遗址、马濠运河遗址、琅琊台遗址,中有北魏石造像及碑刻、胶澳总督府旧址、青岛山炮台、伊尔蒂斯兵营、名人故居等。至1997年,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23处,市级75处。

宗教文化及宗教建筑 宗教文化集中于崂山与市区,大泽山、大珠山等处也有部分宗教文化遗存。崂山道教源远流长,西汉建元元年张廉夫结庐为庵,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名道纷纷来崂山建庙修真,成为全真道天下第二丛林,最盛之时道家宫观遍及全山,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明道观、关帝庙、白云洞、太平宫、蔚竹庵、华楼宫、天后宫、海云庵等至今或保存完好或已修复。佛教文化传入也较早,法海寺建于北魏武帝时期,湛山寺为天台宗最年轻的佛刹,坐落在崂山东麓的华严寺也已修缮完成,大珠山石窟造像为隋代所遗,现尚有多处保存完好。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圣保罗堂等西方宗教建筑也颇有旅游观光价值。

近代西式建筑和现代建筑景观 主要集中在市区前海海滨一带。青岛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其优美的建筑形式与碧海、蓝天、绿树交相辉映,形成青岛旅游的一大特色。主要建筑有栈桥、胶澳总督府大楼、胶澳总督官邸(迎宾馆)、水族馆、体育馆、胶澳警察署大楼、青岛火车站候车楼以及八大关建筑群、八大峡建筑群、东部新区建筑群、第一海水浴场建筑群等。1988年首次组织市民评选十大优秀建筑,1992年又评出十大景观。另外城市公园、博物馆及购物、美食等旅游娱乐场所,在各区(市)均有分布。

三、特色

青岛旅游因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名胜和城市风貌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山光与海景相结合 中国海岸线虽然漫长,但沿海一带多为平地,间有丘岭,像崂山这样层峦叠障、主峰高达1132.7米的山体,在万里海疆上是绝无仅有的。高山秀出深海之上,益显海深山高,故有“海上名山第一”之说。崂山有流泉飞瀑、云海松涛、奇峰怪石、茂林修竹、道观佛寺、洞窟岩穴,集幽、险、秀、奇于一身。沿海港湾罗列、岛屿萦回、水清沙细、礁立岬伸,是观海、游泳、划船、采贝、钓鱼的好去处。无论登山观海或航海看山,都是其他名胜之地所不能比拟的。除崂山外,琅琊台、大珠山、小珠山、鹤山、鳌山等也都和海或海岛相连相望,形成山海交错的奇观。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青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多有人文景观的属性,人文景观又多是历史的见证和载体。如登临琅琊台就会从秦砖汉瓦的碎片中想到秦皇汉武和徐福东渡;看到胶澳总督府旧址就会想到德国侵占青岛的历史等。当前旅游业的整体趋向是对自然景观注入更多人文景观的因素并着力于人文景观的开发,而青岛在这方面已有较好的基础。因此青岛旅游的内涵已经不止于看海、看山,还包括着历史、宗教、建筑、书法、民俗等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文化因素。

观光旅游与疗养度假相结合 青岛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除山海名胜外,还因气候凉爽,成为国内外闻名的避暑胜地,因而在观光的同时早就兼有度假、疗养的功能,这从八大关别墅群大批疗养院可以得到证明。随着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薛家岛旅游度假区、琅琊台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和青岛国际啤酒节等节会的举办,青岛作为旅游城市的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疗养等功能将更加充实和完备。

崂山太清官

四、问题与展望

问题 青岛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来也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旅游资源规划、保护、开发和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现代化、大规模、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社会各行业投资旅游业的建设项目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发展战略,不能有效地集中力量建设重点旅游景区。②缺少专项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有效的促销手段和必要的配套措施,缺少大型旅游促销活动,对国际市场的开发缺乏力度,旅游客源的增长达不到期望的水平。③旅游业宏观管理力度不够,旅游政策法规不完善,旅游行业的管理体制、管理职能和权限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和加强。④旅游教育培训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专业人员缺乏,旅游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与青岛旅游业向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以上问题需要今后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展望 根据《青岛市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及到2010年远景规划》,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青岛旅游将重点开发一线八区:即以建筑、园林、海湾、购物、娱乐等为特色的前海海滨旅游线;以观光、度假、娱乐、购物、体育、会议等为特色的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山海奇观、道教丛林为特色的崂山风景名胜区;以海岛度假、观光、娱乐为主体的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展示齐越秦汉古文化为核心并兼具海滨观光休闲的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以突出自然风光、历代摩崖书法和葡萄园林为特色的大泽山风景区;以开展地质科技观光为主要内容的马山石林旅游区;以高尔夫球活动为中心并兼有百果园、火阵娱乐园等综合配套的华山度假旅游区;以海滨游乐、海上活动和温泉为主体的鳌山度假旅游区。到2000年,全市要接待海外游客35万人次,国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26亿元人民币,其中外汇收入2亿美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全市星级饭店总数要达到46座,其中五星级5座、四星级6座、三星级12座、二星与一星级共23座,总接待能力达到7800间;中低档客房总数要达到13.8万间,接待海外旅游团队的旅游涉外定点餐馆达到50处,国内旅游定点餐馆达到100处。同时发展旅游教育,争取成立青岛国际旅游学院,探索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的外向型教育模式,形成高等、中等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旅游教育体系。开发建设一批跨世纪的旅游项目,在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完成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中心和国际啤酒城,在市区东部海滨建成中国海岸线上规模最大的海洋公园,在青岛湾建设游船码头,在浮山湾修建大型旅游码头,在东部、西南部沿海开辟游艇俱乐部,在各度假区内建设标准高尔夫球场,在迎宾馆、天后宫、青岛山等开辟博物馆、陈列馆,在胶州湾公路跨海大桥开辟观光游览点等。21世纪初青岛旅游业的形态布局将以前海海滨风景游览区和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核心,以崂山和薛家岛为两翼,以所辖5个县级市的景区景点为辐射点,形成富有特色的大旅游网络。到2010年,全市接待海外游客将达到68万人次,创汇5.32亿美元;国内游客2500万人次,收入350亿元,使全市旅游业的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2%,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
苏秦张仪巧遇鬼谷子
苏秦张仪巧遇鬼谷子
战国时,在青溪鬼谷这个地方,居住着一位隐士,真实的姓名谁也不知道,人称鬼谷子。相传他常去云梦山采不死药,不知是吃药对了门路,还是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