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百科全书

体育

青岛的体育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雄厚的群众基础。现代体育运动开展较早、水平较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体育运动更是蓬勃发展,人才辈出,创造出了引人注目的优异成绩。截至1997年底,青岛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亚洲运动会、全国运动会等各类重大比赛中,共有18人超、破(平)38项世界纪录,17人超、破(平)28项亚洲纪录,323人次破(平)82项全国纪录,13人获得世界冠军,571人获得全国冠军。青岛是全国体育先进城市。

一、历史回顾

古代体育 青岛地区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形成集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民间传统体育,习武、贺春之风由来已久。19世纪末青岛建置之前,周围各县乡村中的武术、气功、举鼎、举石担(锁)、弈棋、奔跑、逾高绝远(跳高跳远)、登高、开弓、舞、舞狮、龙舟、旱船、游水、划船、跳绳、踢毽、放风筝、荡秋千、抽陀螺、抖空竹、跳方、跳皮筋、拔河、摔跤、踩高跷、打瓦、打茧、滚铁环、捉迷藏等活动非常盛行,其中尤以胶州大秧歌、即墨九狮舞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形成显著的地方特色。

近代体育 20世纪初,近现代体育传入青岛,首先在教会开办的学校中开展,并逐渐取代传统体育项目成为青岛体育的主流。1901年礼贤书院最早将体育列为必修课程。1908年国人组织青年会,发起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体育开始从学校走向社会。初期的主要活动有中华武术会组织的习武,金口路网球场开展的网球活动,汇泉海水浴场(今第一海水浴场)的游泳,以及各类学校中开展的田径、球类运动等。

现代体育 20~30年代,青岛体育发展很快。1924年青岛中华体育会成立,标志着青岛体育从初创走向成熟,开始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群众性体育社团如青岛中华武术社、青岛国术馆、青岛体育协进会、青岛万国体育会、青岛国际俱乐部等纷纷成立。基督教青年会还组织了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全市性的足球、游泳、排球比赛正式开始。全市中小学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田径运动会也形成制度。1925年首次组队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第十二届华北运动会。1933年创办了在华北广有影响的《体育周刊》。同年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在青岛举行,青岛队有20人获23项第一名,其中游泳获男子高中、男子初中和女子3个项目的团体冠军,何氏三姐妹(文雅、文静、文锦)称雄华北泳坛,刘希文、宿笑如、彭仁忭、周顺生等接力项目夺魁。同年市立体育场(今第一体育场)建成,当时的青岛市长沈鸿烈为之撰写碑记,提出德智体“三育不可缺一”的主张。随后一大批各种类型的现代体育场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如民众教育馆体育场、国术馆、汇泉跑场、湛山高尔夫球场以及散建在全市的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海水浴场等。但由于经济落后,从事体育活动和比赛的运动员大都是学生和知识分子。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体育运动处于低潮时期。虽然日伪政府也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并组团参加过“华北都市交欢体育大会”,但全市的体育运动仍呈颓势。抗日战争胜利后,体育运动再度活跃起来。1948年青岛以特别市的资格组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获女子田径团体冠军,其中青岛市立女子中学学生王淑桂独得60米、100米及个人总分3项第一名,引起体坛轰动。

当代体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岛体育进入兴盛时期。50年代初,青岛体育由中共青岛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分管。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青岛分会筹备委员会成立。195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后,全市性的单项运动协会和机关体育文娱委员会及部分厂矿学校的体育委员会相继成立。50年代创办了具有青岛特色的航海运动俱乐部、航空运动俱乐部、陆上运动俱乐部,设立了专业性质的青岛市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科、青岛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青岛市体育学校等。60年代初期的三年自然灾害和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期的文化大革命,严重阻碍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其间除了开展一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外,竞技体育基本停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体育运动恢复发展。70年代后期成立青岛市航海运动学校、青岛市航空运动学校和青岛市军事体育学校。80年代成立青岛市优秀运动队。各县、区也成立了不同形式的业余体育学校。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在青岛创办了山东省青岛体育训练基地。1987年中华体育总会青岛市分会和青岛市体育科学学会成立。至1997年,全市共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老年网球、台球、武术、航海、游泳、冬泳、象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桥牌、举重、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无线电、体操、健美、国际标准体育舞蹈、信鸽、风筝、钓、球迷、道家养生、武术交流等单项体育运动协会32个,体育记者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伤残人体育协会及银鹰、火车头、邮电、公安等行业体育协会23个,体育俱乐部60多个,省、市两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77所,业余体育学校214所,形成了以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育学校——专业体育学校——优秀运动队为主渠道的一条龙四级输送、训练组织网络,建立了统一管理的训练中心。

二、主要成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的体育运动取得了显著成就。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青岛的群众体育活动有着良好的传统和雄厚的基础,其中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和农村体育是群众体育运动的主力军。50年代各级学校推行广播体操和“劳动与卫国”制度。1975、1979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条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布实施后,通过达标锻炼和测验,学校成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青岛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0年张军获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跳远和三级跳远两项第一名;1991年5名中学生运动员在布达佩斯世界中学生田径杯比赛中为中国队夺得6枚金牌;市中学生足球队曾获加拿大温尼泊国际少年足球邀请赛冠军、芬兰赫尔辛基少年足球锦标赛第八名和法国蒙代古国际少年足球邀请赛第五名;市中学生游泳队曾在新加坡国际少年游泳比赛中获2枚金牌。自1952年开始举办全市中学生运动会,除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中断外,每年一届基本形成制度,1979年以后规模逐年扩大,成绩也一年比一年好,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高水平的青少年体育人才。

50年代省、市人民体育大会和许多全国性比赛,都有青岛职工运动员参加,并取得优异成绩。70年代中期在职工中开展拳、操、跑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职工由1976年的23.26%,增至1979年的48.6%。1984年职工足球赛实行升降级制。各级各类体协组织、运动队、锻炼小组纷纷建立。1989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55%,被《工人日报》评为全国十大职工体育新闻之一。全市有800多个基层单位每年举办运动会。全市职工运动会从1955年开始,至1997年已举办29届。全市职工广播体操比赛也举办了12届。1992年职工运动员82.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0%。青岛被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分别评为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城市和职工基层足球活动、百万职工冬季长跑活动、百日锻炼迎亚运活动先进城市。

农村体育从50年代起开始有组织地开展活动。1959年举办了青岛市第一届农民运动会。崂山中韩镇农民男子篮球队、沙子口镇农民女子篮球队等在全省、全国比赛中均榜上有名。农民的体育意识和参与兴趣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已由1956年占农村人口总数的6%增长为1997年的40%。即墨市、莱西市、平度市、胶州市、崂山区已经跨入全国体育先进县(市)行列。

除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外,青岛其他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1984年青岛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1986~1997年共举办11届全市老年人运动会。建立老年体协组织5695个,会员37.84万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0%以上。伤残人体育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别关注,经常开展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妇幼体育也有新的发展,象征性长跑、家庭趣味运动会、婆媳运动会、健美操大赛等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1997年在全市城乡5000多所幼儿园的20多万名入园幼儿中,体育被列为必修课程。具有青岛特色的夏季海水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参加人数由50年代的每天3万多人次,达到90年代的每天20多万人次,成为青岛的一大景观。由于体育的长足发展,青岛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确定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城市之一(1979年),曾3次被评为田径之乡(1983、1986、1990年),体育人口从1980年占总人口的25%增至1989年的53%,1990年被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评选为当年中国十大体育新闻之一。1992年青岛作为山东省唯一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表彰大会。1997年全市共有体育人口380万人,占总人口的56%。

竞技体育成绩显著 青岛市在抓好群众体育的同时,狠抓竞技体育,使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活动与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协调发展。1949年举办首届全市综合性的人民体育大会。1950年举办首届全市游泳比赛。1955年青岛市足球队获全国大中城市足球锦标赛上海赛区冠军,篮球队获华东区五省联赛冠军。1950~1959年,青岛队参加了8届山东省运动会,有16人破13项、3人平2项全国田径纪录。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有9人破21项全国纪录。50年代青岛举办全市性竞赛199次,承办全国性比赛17次、全省比赛4次,其中有全国第一届少年体育大会、全国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以及不同规模的航海、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手球、田径等体育项目的比赛。全市中学生、小学生和职工运动会自50年代初开始举办以来已形成制度,成为全市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比赛水平最高的三大赛事。1960~1976年,青岛的体育事业遭受挫折,处于低谷时期。前期由于受生产救灾的影响,专业运动队和体育学校被撤销,竞赛与训练也几近取消。后期受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体育系统实行军事接管,体育工作失去正常秩序,竞技体育基本停止。1978年后,竞技体育逐步恢复正常。1979年以青岛运动员为主组成的山东足球队荣获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冠军。80年代后青岛的体育竞赛极为活跃,运动员队伍不断扩大,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竞技项目由50年代的十几项发展到33项。1986年第十三届山东省运动会在青岛举行,青岛队获得团体总分、金牌数、奖牌数、破纪录数4个第一名和精神文明奖。同年第二十五届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第六组预赛在青岛举行,标志着青岛已经具备承接大型国际比赛的能力。青岛队在1988年首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取得10枚金牌,在全国排名第四。90年代以来,青岛市的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确立了在山东省的领先地位。青岛队在第十六、十七届山东省运动会上均获金牌和总分第一名;在第二、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分别获10枚、11枚金牌,名列第四、第六位。山东省经贸委(青岛)足球队1992年晋升为全国甲级队。1993年举办了青岛啤酒杯国际女排四强邀请赛。1994年青岛足球队在全国足球甲级队B组联赛中夺得冠军,晋升为全国足球甲级队A组。1995年青岛足球队在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夺得冠军,取得历史性突破。至1997年底,青岛籍运动员在省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奖牌303107枚,其中金牌1361枚;有300多人达到国家运动健将水平;有国家一级以上裁判员885人,高级教练员31人;向国家队和各省市、部队、院校输送各类体育人才6100余人。

体育人才大量涌现 40多年来,青岛在各项赛事活动中涌现出大批体育人才,其中有获女子摩托艇国际航海多项赛第一名的吴其伟,两破无线电收发报世界纪录的孙洪才,创25项全国纪录和12项世界纪录的女子射箭运动员王锡华,新兴力量运动会三级跳远冠军田兆钟,2破5平女子手枪慢加速射世界纪录的高建敏,36次破7项全国纪录、28次破5项亚洲纪录、7次获国际比赛第一名的举重名将相怀庆,6破全国链球纪录的毕洪福,打破第十六届奥运会马拉松纪录(2小时25分3秒)的李敦涌(2小时19分55秒),3破女子1万米和5000米竞走世界纪录的关平,3获女子国际1万米竞走第一名的李素杰,女子3000米、5000米和1万米跑亚洲纪录的保持者王秀婷,亚洲万米长跑和香港国际马拉松赛冠军蔡尚岩,航海模型超世界纪录者孙志业,第六届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第一名黄绪申,香港国际马拉松赛冠军刘春明,女子射箭世界冠军马湘君,2平女子射击世界纪录的王德文,女子重剑世界冠军杨劭琦,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冠军乔云萍,女子举重世界纪录创造者万妮,世界中学生男子跳远冠军王志鹏、三级跳远冠军张军、女子跳高冠军姜振英,亚太地区残疾人运动会400米纪录创造者王兵、100米纪录创造者华琳,远东和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1500米、5000米金牌获得者杨建军等。1997年全市共有体育专业队101个,优秀运动员56人,优秀运动员队专职教练员18人。

体育设施建设加快 为改变体育设施的落后状况,50~60年代,青岛市相继兴建、改建了德平路体育场(今第二体育场)、海泊河体育场(今弘诚体育场)、工人文化宫体育场。80年代后,通过政府拨款、社会集资等途径,全市又改建、新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第一体育场改建为塑胶跑道和灯光足球场,第二体育场已完成扩建工程,弘诚体育场完成大规模改造。第一海水浴场和栈桥海水浴场建起了五彩缤纷、造型各异的更衣室建筑群并配置了现代化的救护设施。多功能的青岛市体育馆、高规格的青岛市军事体育学校射击大厅及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游泳馆、新兴体育馆等也相继建成。不少中小学也建起了体育馆。青岛海足球训练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占地53万平方米、主场可容纳6万观众的青岛市体育中心正在市区东部加紧施工。青岛市所辖各区(市)都建有包括标准田径场及其配套设施在内的体育中心,其中莱西体育馆、游泳池,胶州体育馆、游泳池,崂山体育馆、游泳馆,胶南射击馆,李沧体育馆、游泳馆等都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1996年全市达到山东省体育场地普查验收标准的各类体育设施有2631个。

体育交流空前活跃 50~60年代青岛的国际体育交流活动较少,仅限于社会主义国家。70年代初以非洲国家为主。1978年以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其中仅水上项目就有40人24次出访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比赛、考察、讲学等活动。青岛少年足球队访问过芬兰、法国。青岛海牛足球队出访过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许多教练员、武术家出国任教。至1996年底,全市体育系统出访人数达到1500人次以上,接待了包括足球、武术、钓鱼、自行车、国际标准舞蹈、曲棍球等10多个项目的外国体育团队320多个、8000多人,其中有罗马尼亚足球队、美国太平洋舰队足球队、日本下关市友好城市体育代表团、美国田径教练组、美国中华围棋队、美国老马体育会以及国际竞走委员会主席拉森、亚洲曲棍球联合会秘书长阿蒂夫、亚洲足球联合会主席哈姆扎、美国短跑专家韦比等外籍专家、教练。此外还举行过青岛国际钓鱼比赛(1986、1987年)、国际城市乒乓球邀请赛(1989年)、国际羽毛球邀请赛(1991、1995年)、国际排球邀请赛(1993年)等国际体育比赛。

职工运动会

少儿足球学校小学员

三、展望

根据现有的群众基础、运动成绩和地理条件,青岛体育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和2010年前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是: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条经营管理的新路子。不断完善训练体制,建立竞争、约束、激励机制,引进优秀人才。确立运动员职业化与俱乐部体制,使体育由赞助型向兴办型转化,形成群众体育群众办,企业参与创建运动队、承办体育竞赛、创办体育经济实体的局面。

2.突出发展以田径、足球为龙头的重点体育项目,带动其他项目的开展。以田径传统学校和中小学为重点,培养高水平跨世纪的田径后备人才。青岛足球运动发展较早,基础雄厚,人才济济。男子足球、女子足球、少年足球都具有较高水平,应发挥足球对其他体育项目的带动作用。

3.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发展航海、游泳等水上特色项目。青岛是中国航海运动的基地和摇篮,也是开展现代游泳运动最早的城市之一,成绩一直处于山东省的领先地位。1996年在山东省希望杯比赛中青岛队获全部72枚金牌中的50枚。因此发展航海运动和游泳运动是青岛体育的重要任务。

4.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目前体育锻炼已成为群众自觉的普遍需要,各种健身、健美、娱乐性的集体锻炼项目已经在固定的时间(晨、晚)和地点(海边、山头、广场、空地、街角及立交桥下)广泛开展并日益扩大。今后要尊重群众的参与热情和首创精神,加强领导,讲求科学,使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更加蓬勃地开展,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65~68%。

5.坚持群众性健身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积极贯彻奥运争光计划,保持青岛市“田径之乡”、“全国足球重点城市”和“群众体育先进城市”的荣誉,争取到2010年竞技体育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个别项目达到亚洲甚至世界水平。

6.建一座能容纳4.5万人以上的现代化体育中心,继续改造弘诚体育场,投资建立城阳足球训练基地,配套完善其他体育设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使青岛的体育设施具备接待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单项体育比赛的能力。

7.发展体育产业,开发健身、康复和娱乐市场,引导城乡居民增加体育消费,把青岛建成全国体育强市。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除夕与春节的区别是什么
除夕与春节的区别是什么
春节和除夕的区别一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就时间来讲,过年是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
詹天佑球艺了得,还是游泳健将
詹天佑球艺了得,还是游泳健将
我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是闻名世界的铁道专家。他还是一位在大风大雨里畅游的游泳健将。詹天佑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珠江三角
范雎的反间计
范雎的反间计
秦国数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去迎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兵折将,伤亡太多,又胆怯不肯出战,十分生气,好几次下令责备他。应侯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