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茂攻韩取宜阳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10-19 17:49:2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战国之世,秦国称雄诸侯的著名战将有樗里子、甘茂、穰侯、司马错、白起、王翦、王贲父子等人,经过了数代人的努力,秦蚕食诸侯,才替秦始皇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樗里子、甘茂是第一代战将。穰侯、白起、司马错是第二代战将,王翦、王贲父子是第三代战将,直接为秦始皇效力。
甘茂剧照
樗里子是秦惠王的异母弟,秦武王的叔父。樗里子母亲为韩国女,故樗里子亲近韩国,不愿秦国进攻韩国。公孙奭也是秦国王室诸公子。甘茂是楚国下蔡人,为秦国的客卿,是通过张仪引荐,托樗里子的人情,得见先王秦惠王。秦惠王任用甘茂为将,辅佐魏章攻取了楚国的汉中地。功勋声名远在樗里子之下。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奖励耕战,崇尚实功,大臣、将军都在秦王面前争功。甘茂想要展示自己的才能,必须首先取得秦武王的信任。秦武王想要攻打韩国,不能依靠樗里子,必须起用新人。这就是武王召见甘茂,用为丞相的背景。
秦武王三年,把攻韩提上议事日程,并向甘茂挑明,用他为将。甘茂没有飘飘然,他非常冷静,在出兵之前想办法取得武王深信,要大发兵攻韩。甘茂深知秦兵越过殽关、函谷关数道险关,千里奔袭韩国西部边境的重镇宜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运用心计,要求出使魏国,提出秦王的外戚,亲信向寿为副使,利用他来传话。秦武王也乐意派个亲信以便督察甘茂。当时东方合纵已被张仪的连横外交所击破,秦国主动与魏国结盟攻韩,魏国迫于压力只能服从,所以甘茂使魏,十分顺利。按理,秦魏出兵攻韩,这正是甘茂的出使目的,而恰恰是甘茂让向寿传达报告给秦武王停止攻韩。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秦武王感到必有文章,他因为攻韩心急,于是迫不及待走出国都赶到息壤迎接甘茂,以示隆重。甘茂仍不动声色,没有提出大发兵的要求,而是讲了曾参杀人与乐羊攻中山,一正一反两个例子来说明,将在外。成功与否决定于君主的支持,君主不听流言,坚决支持,才能取胜。由于甘茂通过讲故事,十分亲切地说出一番君臣相知的道理,秦武王非常高兴,主动与甘茂盟誓,表示支持到底,于是秦国发兵攻韩,打了五个月还没有进展。果然樗里子、公孙奭张提出了反对意见,秦武王也动摇了决心,他召回甘茂,指示退兵。甘茂提醒秦武王,说“息壤在彼”。息壤还在那里,意思是盟誓有约啊。秦武王猛然省悟,甘茂攻不下宜阳,岂不是自己用人不明,盟誓昏聩吗?再说,甘茂没有打败仗,只是没有攻下宜阳,原因是力量有限。于是秦武王大发全国之兵,韩国也努力坚守,双方展开激战,韩国守兵被斩杀的就达六万之多,韩国终于支持不往,决定与秦国讲和,退出宜阳,秦韩的宜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一场大战役,从此以后,韩国元气大伤,西边屏障消失,韩国成了秦国的附庸。而甘茂的伐韩之战,也是他个人功业的顶峰。甘茂不怕敌方韩国而害怕内部人的谗言,他非常有心计,运用智慧取得秦武王信任,最后赢得秦王大发兵,取得了攻韩战役的全胜。此战秦国的胜利,说明内部的团结一致是多么重要。一个主将不仅会打仗,还要懂政治,团结内部,才能取得胜利。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雍正为何悄悄修改铸钱比例?
- 雍正为何悄悄修改铸钱比例?其中哟这么一个故事。雍正登基伊始,就碰到了铸钱币铜铝比例的问题。他在了解到父皇康熙铸币的漏洞后,为什
-
- 赌书泼茶
- 赌书泼茶,典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指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