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參海黎根教堂
西元1446年六月二十八日,一個在來漢(Langheim)的西多會修院工作的年輕牧羊人,看到了一幅景象,那是個裸體的小孩,在他的胸前有一個紅色的十字架,被十四個小男孩所圍繞。這是牧羊人在同一個地方,第二次見到類似的景象。那個小孩吿訴他:「我們是十四位天庭的救援者,並且希望將我們的教堂建於此地……」。這座教堂於是被建立在曼河(River Main)河谷邊一個很高的山脊上,面對著賓斯(Banz)較爲古老的本篤會修道院。
在十八世紀初期,費爾參海黎根(亦即十四聖人之意)逐漸成爲一個普遍流行的朝聖地,因此來漢的修道院長,模辛路(Stephen Mossinger)要求班貝格(Bamberg)的主教馮·双伯恩(Friedrich Carl Von Schonborn)准許將原來簡單的小教堂,以壯麗雄偉的嶄新教堂來替代。於是賓斯在建築師雷歐納德(Johann Leonard,西元1660~1707年)和丁岑霍費(Johann Dientzenhofer,西元1663~1726年)之下被重新建造(在1698年之前)。來漢的修道院長無疑的是要回應本篤會教團的挑戰。
較早的,由克羅納(Gottfried Heinrich Krohne,西元1703~1756年)在西元1738年,替費爾參海黎根所做集中於中央的設計,在西元1742年,由諾曼(Balthasar Neumann,西元1687~1753年)用較爲平常的設計所取代,此設計有一個很長的正廳,並有三對小教堂立於兩側;十字形的交义部位由成對的圓柱所支撑;另在合唱席和教堂的左右翼部呈多角形的末端。此時,諾曼正替申博恩主教在費斯堡(Wureburg)的幾個不同的計畫工作,包括在霍夫克許(Hofkirche)的住宅、在主教堂裡的申博恩小教堂,以及卡貝拉(Kppele)——一個在城外的朝聖小教堂。西元1743年,當費爾參海黎根新教堂的工程開始時,克羅那是管理的建築師,他趁諾曼因繁忙而無法在場的機會,私自將自己的觀點取代了原有的一個很長的正廳的設計。到西元1744年,模辛格修道院長才發現有些地方有嚴重的錯誤。諾曼迫不得已被要求提供一連串可以替代的設計。
諾曼的修定計畫是利用克羅納的地基,有部分因受到土地位置困難的限制,而形成了在十八世紀建築中,對於空間的安排,做最巧妙運用的例子之一。他所要面對的問題,是要提供兩處重要的焦點:一個高的祭壇;另一個在費爾參海黎根教堂東端半圓形殿的獨立祭壇。在羅馬的聖彼得教堂,崇高的祭壇和十字形交义部位下的神龕是其雙重的焦點,諾曼的靈感,很明顯的來自於此。但因不適當的地基,諾曼無法把他的第二座祭壇置於十字形交义部位之下。爲了要克服這個問題,諾曼藉由設計一連串的拱頂而完全忽視十字形交义的部位。在許願祭壇上方,是一個長條的橢圓形,祭壇兩側,在合唱席和前廳之上是兩個較圓的橢圓形。教堂的左右翼,藉由走廊自教堂的主要驅幹分切出,並且成爲一間間獨立的房室。因爲他們需要一些行進的路線,所以走廊和通道,幾乎是所有德國朝聖教堂的必然特色。另外,它可掩飾一些由簡單但極爲有效的拱頂系統所改變的傳統平面設計。橢圓拱頂的交义點,可以視爲淺的圓屋頂,形成一種複雜而帶有三度空間伸展的曲線之弓形結構。橢圓拱頂交义結構的方式,曾被丁岑霍費在賓斯以外的地方採用過,諾曼自己也在霍夫克許的費斯堡住宅裡使用過,但在費爾參海黎根所使用的方式,是第一個用來掩飾建築物內部的結構。
諾曼早在費爾參海黎根完成以前,就去世了。因此,他無法監督裝飾的完工。然而,西元1744年於班貝格的奧頓侯夫堂(Alten Hofhaltung)所建的歷史博物館,在建築的特色上緊緊依循他的模式。教堂以一種壯麗的、帶有蜜蜂顏色的石頭所建造,在正面有一個成對的高塔,有如中世紀的模式。對高度的感覺,由教堂有力的地理位置,很誇張的表現出,另外,建築物本身的高度,短小質樸的建築基座,以及將較低的窗戶,改置於較高處,因而使窗戶開鑿於柱間的壁面上,都一再的強調此想法。科歇勒(Johann Jakob Michael Küchel,西元1703~1769年)監督諾曼的設計,而他自己本身則貢獻出非常特別的「恩寵祭壇Gnadenaltar)」。灰泥粉飾的工作是由沙維爾(Franz Xavier,西元1705~1764年)、費特梅爾(Johann Mic hael Feichtmeyer,西元1709~1772年),和尤貝海爾(J.G.Ubelherr,西元1700~1763年)所完成,天花板的壁畫是由艾比安尼(Giuseppe Appiani,西元1701~1796年)所繪。此教堂於西元1772年9月14日由班貝格的主教,賽漢(Adam Friedrick Graf Von Seinsheim)所貢獻。
費爾參海黎根敎堂內的第二座祭壇,「恩寵祭壇」,由科歇勒設計,西元1764年。
右上圖/自鄕間遠眺費爾參海黎根朝聖敎堂,建於西元1743年至1772年。
費爾參海黎根內的高祭壇,科歇勒設計。
費爾參海黎根教堂的正面,由諾曼設計。
費爾參海黎根教堂的內部,顯示出二座祭壇;高祭壇和恩寵祭壇。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
-
- 赵奢怒斥平原君
-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专管征收赋税的机构。年轻的税吏赵奢,就在这个机构里工作。
-
- 子产为人不苟私情
- 为什么说子产为人不苟私情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