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人民检察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以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的职责主要是:对法律规定由其直接受理的案件进行侦查,审查批准或者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判决裁定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等。总之,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具有侦查机关、国家公诉人和法律监督三种身份。它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行使不同的职权,有不同的任务,而它的法律监督作用则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

(1)在侦查阶段行使侦查权。在侦查阶段,人民检察院对自辖案件有侦查权,对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和某些特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权罪等案件直接立案侦查。在侦查中,除执行拘留、逮捕外的各项专门调查和强制措施,均有权行使,以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审查公安机关报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决定是否逮捕。

(2)在起诉阶段代表国家行使控诉权。在起诉阶段,凡是经过侦查的案件,只能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检察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案件的控诉权。在提起公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对直接立案侦查活动以及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活动进行审查,确认是否合法后,决定是否起诉或者不起诉;对侦查中进行的勘验、检查、认为需要复验、复查时,有权要求公安机关复验、复查,并可派人参加;对需要补充侦查的案件,有权决定自行补充侦查或者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认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时,有权提起公诉及附带民事诉讼。

(3)在审判阶段代表国家行使控诉权和监督权。在审判阶段,由于程序的不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和作用也不相同。在第一审程序,它主要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参加法庭审理,支持公诉,是控诉的一方,但不是当事人。在出席法庭参加庭审活动时,担负着揭露、控诉犯罪,证实犯罪等职责,行使公诉权,并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法律监督权。在第二审程序中,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对原审裁判是否正确和对被告人上诉有无理由提出意见,无论是为了维护正确的判决、裁定,还是要求纠正错误的判决、裁定,目的都是为了正确实现公诉的任务,因此,仍具有公诉人身份,负有行使公诉权和审判监督权的双重职责。对于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有权依照法定程序提出抗诉,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一方面支持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另一方面对二审审判活动负有监督职责。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经审判长许可,有权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参与法庭辩论;有权对审判过程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

(4)在执行阶段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在执行阶段,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有权对判决、裁定的执行实行监督,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否按时交付执行,是否由法定的执行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并对监狱和看守所的活动是否合法也负有监督任务,以及派员到刑场监督执行死刑等。如若发现有违法情况,有权通知执行机关纠正。

我国的检察机关,是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其监督。它不属于政府的行政机构。它设有自己独立的组织系统。在中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另外还设有专门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辖市设有人民检察院;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设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有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等。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