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与法治
法治是开展宪政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说,法治为宪政的要素之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修改了宪法,并以其为母法派生了许多基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仅用10多年时间,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就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谓法制建设成就辉煌。但是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甚速,当前的主要矛盾不是无法可依的问题,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因此,必须继续深入宣传宪法,增强全体公民的行宪意识,进一步加强法治观念,把宪政工作继续推向前进。(1)关于法制与法治。汉语中的“法制”一词,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有不同的用语,而英语、法语译为“法治”、“法治政府”,德语译为“法治国”,他们有时也译为“法制”。可见在国外,这两个名词的含义是相当的,只是称谓不同而已。在我国,许多宪法学者则把法制与法治分开予以界定,认为法制有广义法制与狭义法制之分,狭义法制指法律规定,属于静态意义上的概念;而法治是指依法治理或依法办事的意思,即:广义法制包括狭义法制加上法治。回忆历史,近代出现的法制(法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产物,是与民主制度相联系的,即“民主法制”。现代法治除包括依法办事的基本精神外,更强调的是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生活中具有最高权威的地位,政府的行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法律必须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见,现代法治主义无疑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2)关于人治与法治。封建时代的法家也提倡过法治,他们主张以法律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但当时的法治,是皇帝个人的意志。只有当新兴的资产阶级革了封建主义的命,将民主主义制度与法治联系起来,公开提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后,才在理论上认识到封建主义的残存是他们实行民主法制的无法逾越的障碍。只有搞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帝制,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宪政,这个矛盾才能部分地解决。(3)关于资产阶级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资产阶级的法治理论,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宪政运动中形成的,它是以资本主义商品发展为基础,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强调君主的权力来自法律并受到立法和司法的制约。政府应当以正式公布的行政法规来进行行政。即使国王也得宣称自己要受命于法,和普通公民一样,将宪政所确立的法治作为遵循原则,即坚持“平等原则”、“维护人的尊严原则”等等。对公民犯罪行为的惩罚也必须实行罪刑法定主义,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然而,资产阶级法治和资产阶级民主都是资产阶级的美丽外壳,实质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列宁说,“资本主义掌握……这个最好的外壳,就能十分巩固、十分可靠地确立自己的权力,以致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无论人员、无论机构、无论政党的任何更换,都不会使这个权力动摇。”(《列宁选集》第3卷第181页)。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可供借鉴的范例还不多。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法制与法治是通用的。恩格斯在《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告别信》中采用社会民主党人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提法。列宁说过,在一个没有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阶段的国家里,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由于旧制度和文化统治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诸如官僚主义、专制主义、大俄罗斯主义、文化落后,没有民主、法制习惯等等,都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列宁逝世后70多年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确实是何等艰巨和困难。毛泽东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中揭露蒋介石伪宪法的实质,论证了人民要争取的是新的民主政治和人民的法制,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仅在理论上明确地提出,而且付诸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即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的改革,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确定为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坚持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公民各项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用法律引导、规范、推动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为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坚持普遍守法的原则,无论是不是党员,都要遵守国家法律,对于党员来说,党的纪律就包括这一条等。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任务。即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同时,也必然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行法治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摒弃人治思想,必然将宪法和法律作为国家生活的根本准则。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法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如确已不符合实际情况,应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按法定程序废除、修改或制定新的法律,在法律未修改前,不得随意违反。
-
- 古代“宅女”超龄未嫁要罚款
- 古代的女子若是到了适婚年龄还未出嫁,是要罚款的呢!在古代,未婚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才是真正的“宅女”。 古代美人图在古代,男婚
-
- 唐朝李渊到底是鲜卑族还是汉族人?
- 要知晓大唐帝国自何而来,就要先看一份神秘的个人档案。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