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大百科全书 宪法卷
宪法的词源
汉语中的宪法一词,我国古书上早就有了。如《尚书》中有“鉴于先王成宪”。《国语》里有“赏善罚奸,国之宪法”。《史记》中有“怀王使屈平造违宪令”。这里所说的“宪”、“宪法”、“宪令”,指的是当时社会的普通法规或典章制度,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同于近代的宪法。在古代的西方,很早也使用过宪法这个词。如亚里士多德就编辑过《一百五十八国宪法》一书,但它不同于近代的宪法概念。西方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onstitutio,其涵义是组织、确立的意思。古罗马帝国用它来表示皇帝的各种建制和皇帝颁布的“诏令”、“谕旨”等,用以区别于市民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在欧洲封建社会里,用它来表示日常立法中对国家制度基本原则的确立,有时用以表示封建主的各种特权,或用来表示个别城市和团体的法律地位,此时的宪法一词表示的是普通法律、组织法的意思,不同于近代意义上宪法一词的涵义。近代意义的宪法概念是随着资产阶级宪法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一般指国家的根本法、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我国到了19世纪末,民众强烈要求封建君主立宪时,宪法一词方在根本法的意义上被广泛使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法律大百科全书 宪法卷有关的内容
推荐阅读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
-
-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