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教育

在多民族国家里对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实施的教育,简称民族教育。在中国,民族教育指对汉族以外的其它民族进行的教育。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社会经济发展大多比汉民族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少数民族绝大多数是文盲,甚至有些还处于刻木和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50、60年代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进行扫盲教育和发展小学教育,并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管理机构,发展了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目前,少数民族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有的少数民族的普通教育已相当或接近于汉族,形成本民族的教育体系,如朝鲜族壮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特点是:基础薄弱,发展很快;质量还不够高;居住地区特殊,办学形式多样。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于高山地区、牧区、林区、边境地区,不易集中办学。因此,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采取适当集中并辅之以分散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方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多数是单一民族学校,杂居区多是各民族合校。民族合校中有按民族编班的,也有各民族混合编班的;少数民族教育使用本民族语文教学。根据各民族语言文字本身的情况和通用程度,各个少数民族学校学习和使用民族语文的情况大致有四类:一种是学习本民族语文,用本民族语文授课,同时学习汉语,中学以上教育多以汉语文授课,如蒙、藏、维等民族;一种是以学习汉语和利用汉语为主,本民族语文作为一门功课在小学阶段开设,如壮族;一种是学习汉语,以本民族语作为辅助教学语言,在有语言没有文字或文字不通用的民族一般采用这种形式,如鄂伦春等族;最后一种是完全学习汉语,在汉族聚居群的少数民族一般是如此,如回族满族。实施少数民族教育,要从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特点出发,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政策,以促进各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齐宣王为何娶丑女无盐为王后?
齐宣王为何娶丑女无盐为王后?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名叫钟离春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你看她:终日鼓着个腮帮子;头又扁又宽;一双细长的眼睛深深地嵌在扁平的额头下;两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