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教育

国家对全体学龄儿童实施某种程度的普通教育。以立法的形式把适龄儿童的规定年限的普及教育规定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任务,便称为普及义务教育。普及教育与义务教育在实施和要求中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在我国,义务教育法还未颁布实施以前,已实行普及小学教育。普及教育一般采用动员和行政的手段推行,公民受教育还是自愿性质的。17世纪,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最早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促成普及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现代工业生产对劳动者文化本质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量需求,同时也是各国工人阶级争取受教育权的斗争的结果。美国、英国、法国等国是实施普及教育较早的国家。我国最早的普及教育出现在本世纪初,其主要内容是扫盲教育和普及初等学校教育。20年代出现的平民教育运动,30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和生活教育运动等都是我国早期的普及教育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普及的重点是初等教育。到1981年,全国有近一半的地区小学入学率达95%。从1949年至1981年,共培养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学生3.4亿多人。当前我国普及教育的任务是在普及了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大中城市,普及高一级中等教育;在普及了小学教育的小城市、县和大城市的郊区,普及初中教育,并逐步发展高中和职业教育;在小学教育尚未普及、文盲较多的经济穷困地区、边区和居民分散的牧区,其任务是普及小学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我国普及教育的方向和原则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办学。以国家办学为主,调动农村、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组织的办学积极性;以全日制学校为主,发挥半日制小学、隔日制小学、业余小学等多种形式的积极作用;在学习年限和要求上,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可灵活把握;国家采取多种形式为普及教育培训和提高师资力量。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