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原为儒经《礼记》的一篇,后来受到特殊重视,被朱熹编入《四书》。据说《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现代的学者许多不承认这种说法,不过《中庸》的思想比较接近《孟子》则是事实。

依传统注释,说“庸”就是用,“中庸”,就是要阐明中和的用,即如何在行动中贯彻中和的原则。所谓“中”,就是内,即喜怒哀乐等诸种情感尚在心内而没有表现出来;“和”,就是情感已经表现出来并且都能合乎礼制。因此,贯彻中和的原则,也就是要求人们从内到外,都能正确地遵守礼制。而《中庸》作为《礼记》的一篇,目的也是在于指明,对礼制的实行一定要做到不过分,也不要有什么不足。

要能够做到完全符合礼制的要求,真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庸》篇特别强调诚意,认为诚意者可以帮助天地完成养育万物的工作。并且认为,诚意的人,可以有先知的功能。先知国家兴旺或灭亡,先知祸福与善恶。

《中庸》还指出,鬼神是看不见、听不到的,但它们体现于每一个物,每一个物都不能离开它们。鬼神经常地好像就在头上,好像就在自己左右。因此,祭祀一定要虔诚,要敬爱自己的祖先和父母,要像他们在世时那样对待他们。《中庸》还说,宗庙的礼仪,是祭祀祖先的;郊社的礼仪,是祭祀上帝的。懂得祭祀祖先和上帝的礼仪,治理国家就会像看清自己手掌中的事物一样容易。

《中庸》援引《经》说道,优秀的君子,一定受到天的保佑。因此认为,德行高尚者,一定有相应的社会地位,一定有丰厚的收入,一定有美好并且广泛传颂的名声,并且一定会长寿。这一切,都是天命,所以,有高尚德行者一定能得到天的任命。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成吉思汗手下蒙古四杰是谁?
成吉思汗手下蒙古四杰是谁?
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名将云集,除了术赤四兄弟之外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四杰四勇八位了,四杰也叫四骏,就是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相传夏桀攻打过岷山,得到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美女。这两个女人不仅长得妩媚,还很会跳舞,桀陷入了对她们的迷恋,还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华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