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沿革
从历史看,四川的行政区划非常复杂。
战国时期,在今川西平原和川东地区分别存在着两个较大的奴隶制国家,即蜀国和巴国。蜀国主要以成都为都城,巴国主要以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为都城。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统一巴蜀,初立巴、蜀二郡,后来又从巴、蜀二郡里面分出一部分地方置汉中郡,到秦末已有3郡41县。其中蜀郡一直沿袭到唐代中叶,有1000多年的历史,所以今天的四川省又简称“蜀”。
汉承秦制。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州(部)刺史,以益州统辖巴、蜀、广汉、犍为、牂柯、益州、越嶲、沈黎、汶山、汉中、武都等郡,治今成都市。东汉先后移治绵竹县(今德阳市东北)、雒县(今广汉市北)。由于今四川地区属益州部,所以又有“益州”的别称传到今天。东汉末置巴西、巴东、涪陵等郡,县已增到70多个。三国时“蜀汉”政权以成都为都城,在今四川地区共辖15个郡。
西晋时,四川北部和东部边缘分属梁州七郡、秦州阴平郡、荆州建平郡,其余为益州六郡地。西晋末,四川地区为“成汉”政权所割据,政区多有改变,增置汉原郡,分汉嘉郡置沈黎郡,改阴平郡属梁州,巴郡、巴东郡属荆州。新置安州,改越嶲郡、平乐郡隶属安州。东晋时期因为战乱关系,北方士族和关陇流民纷纷南下,建置侨郡县,四川地区达24郡,超过100县。南北朝时,今境为南朝宋、齐、梁和北朝西魏、北周所有,州、郡、县建制更改频繁。
隋朝初年以州统县,后改以郡统县,有郡24,县174。唐贞观元年(627年)置剑南道。玄宗以后治所设在益州(今成都市)。至德二年(757年)分置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前者治所在梓州(今三台县),辖12州;后者治所在成都县(今成都市),辖1府26州。在此之前所置山南东道与山南西道在今四川省境也各领4州和10州。唐中叶后以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及山南西道三镇合称“三川”或“剑南三川”,是四川称“川”的来历。今川东南地区当时属黔中道,川西南地区在中唐至唐末属南诏。西部山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有羁縻州县。全境县已近300。五代四川为“前蜀”和“后蜀”所据,政区因循唐制少有改变。
宋太祖平蜀后,先于乾德三年(965年)置西川路,治益州(今成都市)。开宝四年(971年)又分置峡路(又称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981年)重并为川峡路,仍治益州。咸平四年(1001年)分川峡路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总称“川峡四路”或“四川路”。这是“四川”得名之始。南宋初即简称“四川”。淳化五年(994年)正月至五月,王小波、李顺起义军还在成都建立过大蜀政权。五代至南宋,今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地区属大理政权。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合四路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这是“四川省”建省之始。省治成都路成都县。当时,对县大加减并,大体构成现今各县的分布格局。川西高原北部属“陕西行中书省”,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地区属“云南行中书省”。1361年~1372年,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玉珍及其子明异还建立“大夏”政权,控制四川,建都重庆,对州、县建制略有改变,如复置内江、江油、垫江等县和新置綦江县等。
明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朱元璋将全国分为13布政使司,习惯上称“十三行省”,今四川地区仍属四川行省,且省境已达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地区。先后将湖广行省的遵义府(今贵州省遵义市)和云南行省的镇雄、乌蒙、乌撒、东川4个军民府(约当今云南省东北部及贵州省西北威宁、赫章县地)划属四川行省,四川省境域大为扩大。又在川西高原的一些地区建置卫所,进行军屯。1644年~1646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还建立“大西”政权,以成都为西京。
清初,分全国为18行省,四川行省辖境向西推至巴塘、理塘。后又对川、滇、黔3省境界进行较大调整,将镇雄、乌蒙、东川3府划归云南省。威宁府(由乌撒府改)、遵义府划归贵州省。今四川省南部省界便基本确定。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于府、州、厅、县之上设置成绵龙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宁道、川北道、川东道5道,以道辖该地区的府、州、厅、县。至清末,全省共有7道、15府、9直隶州、4直隶厅,另有13个府辖州、9个府辖厅、6个设治委员、119个县。
1912年,裁废道制,以府、州、厅、县直隶于省。1913年,全省分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关7道。1914年改盆地5道名为西川、建昌、永宁、嘉陵、东川,并废府、州、厅,以县直隶于道。又裁去边东、边西2道,约划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及西藏昌都地区设川边特别区,治康定县,受四川省节制,共辖30县,在今四川省境有17县。
1935年,全省分为成都、重庆2个省辖市及18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行政督察区(原川边特别区)。1939年,以西康行政督察区及四川省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地置西康省,省会驻康定市(今县)。将全省除藏军控制的13县外,划分为5行政督察区、33县、2设治区、1实验区。时西康辖境约为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雅安地区、攀枝花市以及西藏昌都地区。同年置自贡市为省辖市;改重庆市为中央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至此,四川地区有2省、21行政督察区、167县、2省辖市、1中央直辖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四川东北及陕西南部地区建立以通江、南江、巴中三县地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人口500余万(一说700万)。建立23个县和1个市的苏维埃政权,成为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1950年1月,将今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区和重庆市及西康省,隶属大区领导。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川西行署区,辖温江、眉山、绵阳、茂县4个专区和成都市及38县。行署驻成都市。
川东行署区,辖璧山、大竹、万县、涪陵、酉阳5个专区和北碚市及33县。行署驻北碚市。
川北行署区,辖南充、遂宁、达县、剑阁4个专区和南充市及35县。行署驻南充市。
川南行署区,辖泸州、内江、乐山、宜宾4个专区和泸州市、自贡市及34县。行署驻泸州市。
西康省,辖康定、雅安、西昌、昌都4个专区和雅安市及51县。省府驻雅安市。以康定专区建西康省藏族自治区。
1950年上半年,将重庆市原有19个区(含北碚区)并为8个行政区。除五、六、七区属县级外,其余一、二、三、四、八区为地专级。
1952年9月1日,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名为区专员公署。分西昌专区建置凉山彝族自治区。
1953年改茂县专区建置四川省藏族自治区。
1954年7月改重庆市为省辖市。11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4年5月将区专员公署改名为专员公署。同年改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为西康省藏族自治州,改凉山彝族自治区为凉山彝族自治州。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所属各专、州、市、县并入四川省,金沙江以西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11月改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为阿坝藏族自治州,改西康省藏族自治州为甘孜藏族自治州。
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建置渡口市。
1968年9月专区改称地区。
1978年撤销西昌地区,所辖8县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余2县(米易、盐边)划归渡口市。1979年析西昌县城及近郊置县级西昌市,同年增置金口河、华云、白沙3个工农区。
1981年改江津地区为永川地区。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辖县入成都市;撤销永川地区,辖县入重庆市。同年析成都市、绵阳地区部分县置德阳市;升泸州市为地级市,划宜宾地区3县属之;将涪陵、雅安两县改为县级市;将秀山、酉阳、黔江、彭水及石柱县改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及土家族自治县;将宜宾地区的富顺县划归自贡市。1985年撤销内江、乐山2地区,改置内江、乐山为地级市,分辖原2地区各县;撤销绵阳地区,分置绵阳、广元、遂宁3个地级市;撤销华云工农区,设立县级华蓥市;改金口河工农区为金口河区,属乐山市。1986年撤销西昌县设置西昌市。1987年改渡口市名为攀枝花市,改阿坝藏族自治州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988年分涪陵地区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5县置黔江地区;江油县改置江油市,广汉县改置广汉市,灌县改置都江堰市,峨眉县改置峨眉山市,均为县级。
进入90年代后,一些县、地区陆续改名或改置,并新置地区:彭县改置彭州市,邛崃县改置邛崃市,崇庆县改置崇州市,江津县改置江津市,合川县改置合川市,永川县改置永川市,什邡县改置什邡市,资阳县改置资阳市,简阳县改置简阳市,阆中县改置阆中市,南川县改置南川市,达县市改名达川市,万源县与白沙工农区合并置万源市,巴中县改置巴中市,均为县级。撤销万县地区、南充地区、涪陵地区,改置地级万县市、南充市、涪陵市。改达县地区为达川地区。分原南充地区华蓥市、广安县、岳池县、武胜县及原达县地区邻水县置广安地区,分原达县地区巴中、平昌、通江、南江4县置巴中地区。改重庆市巴县为重庆市巴南区,泸州市纳溪县为泸州市纳溪区。
至1995年12月31日,四川省共有23个市、地、州,49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142个县,8个自治县,193个区公所,4064个乡(其中民族乡109个),2251个镇,256个街道办事处。23个市、地、州是成都市、重庆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万县市、南充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宜宾地区、广安地区、达川地区、巴中地区、雅安地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