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和气象的农谚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2-08 22:56:1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节气和气象有密切的关系,而农谚是历代老农乡贤根据气象观测和耕作经验的总结,虽然不是一一应验,但也有较大的可靠性;对从事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参考作用。下面选录我国民间有关农谚供参考。
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年前立春过年暖,过年立春二月寒。
立春节日露,秋来水满路。
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正月动雷雷转雪,二月动雷雨勿歇,三月动雷田开裂,四月动雷秧打结。
春雾霜,夏雾雷,秋雾雨,冬雾风。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雨水前后,植树插柳。
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
惊蛰种麦堆满仓,清明种麦一把糠。
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
过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春分一到昼夜平,耕田保墒要先行。
春分早,立夏迟,清明种田正当时。
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
清明有雨麦子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不见风,麻豆好收成。
谷雨雨不休,桑叶好饲牛;谷雨天气晴,养蚕娘子要上绳。
立夏晴,蓑衣满田塍,立夏落,蓑衣挂檐下。
立夏东南风,四十五天张鱼网。
小满前后,种瓜点豆。
小满满,芒种灌。小满晴,麦穗响铃铃。
四月芒种麦割完,五月芒种麦开镰。
芒种芒种忙忙种,芒种一过白白种。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芒种日下雨,不是干死泥鳅,就是烂断犁扣。
小暑种芝麻,头顶一盆花。
雨落小暑头,干死黄秧渴死牛。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小暑起西北,鲤鱼飞上屋。
夏至十日麦秆青,小暑不割麦自亡。
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西北风,十风铃子九个空。
端午夏至连,高山好种田。
初伏有雨,伏伏有雨。
过伏不种秋,种秋也不收。
三伏有雨秋苗壮,三九有雪麦苗强。
小暑热,果豆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起燥风,日夜好天空。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回。
小暑一滴雨,遍地是黄金。
朝立秋,凉飕飕;暮立秋,热到冬。
六月立秋秋后种,七月立秋秋前种。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
白露晴三日,砻糠变白米。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寒露一到百草枯,薯类收藏莫迟误。
寒露蚕豆霜降麦,种了小麦种大麦。
麦怕清明连夜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半冬干。
霜降不起葱,越长心越空。
立冬无雨一冬晴。
立冬晴,柴米堆得满地剩;立冬落,柴米贵似灵丹药。
立冬若遇西北风,定主来年五谷丰。
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
小雪下麦麦芒种,大雪下麦勿中用。
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糠。
冬至多风,寒冷年丰。
冬至天晴明,来年歌太平。
冬前霜多来年旱,冬后霜多晚禾宜。
三九不冷夏不收,三伏不热秋不收。
小寒节日雾,来年五谷富。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寒潮过后天转晴,一朝西风有霜成。
冬至雨,除夕晴;冬至晴,除夕地泥泞。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
-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