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堡陪葬船
奧斯堡陪葬船(奧斯陸北方古代大學博物館)在奧斯陸狹灣一處由泥土、泥煤層下的眞空墓塚內發現。儘管和船上兩具女屍同葬的珍貴珠寶已爲盜墓賊掠劫一空,土壤卻將有機體的獨特寶藏保存了下來。這艘殉葬的船上曾載有馬車、雪橇、櫉具、紡織機、成堆的墊子、棉被和織錦。船大約在西元800年間所造,其上配備了十五雙槳,是北方出土最早的航海船,船身彎曲適於航行,恰如許多維京船隻所取龍蛇之名一般,船首尾之嵌板皆雕有精妙的生物,例如互揪對方之長鬚、肥腿的老人,極盡佈局之巧妙。
動物頭形支柱之功能尚未有完全的解釋。那種猙獰的表情,滿佈銀釘的林立間柱,令人想起阻扼邪靈之功能。在所謂學院派訓練有素下的柱頭設計則滿佈動物圖案。由於同時存在著不同風格的設計,想必是一群具有高度個人特色的工匠爲某位奧斯陸狹灣上的開明文化恩主所吸收才能建造的成。
四支雪橇之各個角落雕有張牙舞爪的野獸守護著,它們的裝飾皆不相同,同時在船上所發現之數列馬轡,可將雪橇拉至另一個世界,而板子上方之雕刻,卻與雪橇之滑行面頗不相稱。
由於夏季運輸之所需,還有一輛裝飾華麗,給女士使用的馬車,很可能在殉葬前只作慶典時的用途。在前頭末端成雙成對相搏的動物,是一人被蛇活活弄死的景象,而旁邊則有蟾蜍跳躍。可能是弗爾桑佳·沙家的岡那(Gunnar of the Volsunga Saga),被丟到蛇窟而死之景像。另一邊的人物,如謎一般,活潑具有張力,中間有一個人要攻擊一個騎在馬上的人,但他持武器的一隻手,卻被一個堅定的女貴族所拉住。女人頭上有一串項鍊,頭髮結成入時的髻,垂在後頭。馬車的骨架上還刻有環形的頭髗,這在維京藝術裡頭非常少見。此外,還可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維京海盜,蓄鬚、八字鬍,眼睜得斗大,張牙咧嘴如同咆哮狀,這張臉充分顯現出奧斯堡藝術的風格:雖充滿生命力卻不見溫文的氣息。尋獲的織錦畫雖已殘破,卻足以重見當時的模樣,是以紅、黃、藍色的毛料所織,使用的編織技巧達二十多種。最大的一片上面織的是馬、騎土、馬車、戰士和婦女的遊行行列,很可能就是這樣的遊行隊伍,在九世紀早期將這些陪葬物品帶到海邊。由於葬儀如此奢華,因而推測葬送的女子是維斯佛的皇后婀莎(Asa,Queen of Vestfold)和她的女侍。傳說中婀莎是一個可怕的女人,嫁給維斯佛的國王,但後來卻將他謀殺。奧斯堡藝術可說是對此冒險時代的最佳追懷。
補充讀物
Anker,P.The Art of Scan dinavia vol.I.London(1970).Brogger.A.W.and Shetelig,H.The Viking Ships.Oslo(1971).Wilson.D.M.and Klindt-Jensen.O.Viking Art.London(1966).
左上圖/重建的奧斯堡殉葬船;槳和櫸木欄,長20公尺;大約西元800年,現存於奧斯陸北方史蹟大學博物館。
左下圖/馬車前部裝飾,在奧斯堡殉葬船上發現,左上方的人物可能是蛇窟中受苦的岡那。
奧斯堡殉葬船尾部的雕刻嵌板上互揪的人形。
左上圖/所謂學院派的柱頭,可能是椅子的一部分。
陪葬品中織錦畫的詳圖遊行人馬,高約20公分。
奧斯堡殉葬船家具中之一的龍頭柱,約西元850年作品。
雕飾馬車邊綠的細部圖,一個女人(右)抓住一個男人阻止他攻擊在馬上的男人。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秦庄襄王,异人在位3年去世!
- 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秦庄襄王画像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
-
- 张仪是怎么戏弄楚王的?
- 张仪为什么要戏弄楚王呢?又是怎么戏弄的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
-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