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锈病

【介绍】:

豇豆锈病仅危害豇豆,是豇豆上常见的重要病害,在各蔬菜种植区发生普遍。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早落,影响产量。

危害症状

豇豆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和豆荚。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或浅黄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隆起;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周围具黄色晕圈,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的病斑,受害部分的叶片枯黄脱落。叶柄、茎和豆荚的发病症状与叶片的相似。发病后期,病斑上的夏孢子堆形成黑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冬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黑褐色粉末状冬孢子。此外,叶面有时可见稍突起的栗褐色粒点(即病菌的性子器),在叶背产生黄白色的粗绒状物(即病菌的锈子器)。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担子菌亚门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sinensis Miura侵染引起。病原菌只危害豇豆,系专性单主寄生锈菌,能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田间常见的是夏孢子和冬孢子,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冬孢子经3~5天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至豇豆叶片,产出芽管侵入引起初侵染,约8~9天潜育后出现病斑,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后进一步形成夏孢子,借助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直到秋季产生冬孢子越冬。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1~32℃,最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90%以上。豇豆的最易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荚期到采收中后期,发病潜育期为7~10天。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豇豆锈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0月。年度间以夏、秋季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多年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合理轮作。与其他非豆科作物轮作2~3年。②加强管理。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及时整枝,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将其带出田间集中销毁,减少田间菌源。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40%福星乳油6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浅黄色小斑点

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周围具黄色晕圈

叶面稍突起的栗褐色夏孢子堆

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的病斑

豇豆锈病田间危害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嫫母是如何发明夯的?
嫫母是如何发明夯的?
黄帝从涿鹿打仗回来,看到中部的桥山又高又好看,又有九座山围起来,就取出罗盘测量,说这是一个“九龙朝凤”的宝地。天下既然平定了,黄帝
齐恒公见鬼
齐恒公见鬼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