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除危害大豆外,还可危害野生和半野生大豆,高温多雨天气发病重。
危害症状
大豆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豆荚及籽粒。幼苗受害,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适温多雨时,病害扩展迅速,造成病苗枯死。叶片染病,初现褪绿小圆斑,后逐渐形成中央灰色至灰褐色、四周红褐色的蛙眼斑,直径为2~5毫米;湿度大时,叶片背面病斑中央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发病重时,病斑布满整张叶片,致使病叶干枯。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小的黑点。豆荚染病,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籽粒染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病斑上的霉层不明显。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大豆褐斑短胖胞菌Cercosporidium sojinum(Hara)Liu & Guo(异名为大豆圆斑尾孢霉Cercospora sojina Hara)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是主要初侵染源。播种带菌种子,当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幼苗子叶即可见病斑,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向四周邻近植株进行多次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并由发病中心再向四周扩展。
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5~28℃,高于35℃或低于15℃不能生长。当气温为15~30℃并有水滴或露水存在时有利于病菌侵入,当气温为25~28℃并有两小时结露时容易造成此病流行。生产上病害的流行还与品种的抗病性关系密切,品种的抗病性差,初侵染菌源多,重茬或邻作、前作为大豆,前一季大豆发病普遍,开花后降雨多,湿度高或夜间结露持续时间长等情况下都容易导致病害的大规模发生。
防治要点
①选用抗病品种,播种无病种子。②合理轮作,避免重茬,提倡高畦栽培,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及时深翻,减少侵染源。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每隔5~7天喷1次,视病情发展,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威尔达甲托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注意交替用药。
发病初始在叶面出现褐色小斑点,扩大后成圆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
-
- 刘邦在“白登之围”中是怎样脱身的?
- 刘邦在“白登之围”中是怎样脱身的?且让我们一探究竟。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让韩王信迁到代国,建都在马邑。匈奴兵攻打韩王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