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又称毛豆霜霉病,仅危害大豆,是大豆的常发性病害之一。
危害症状
大豆霜霉病侵害大豆的叶片、豆荚和籽粒。叶片染病,先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初期出现褪绿小斑点,后向上部叶片蔓延,病斑扩大后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由黄色逐渐发展为黄褐色,边缘呈深褐色。田间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会产生灰白色至灰紫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子囊及孢囊梗)。严重时叶面病斑连接成片,造成叶片枯黄脱落,植株早衰,甚至整株枯死。豆荚和籽粒染病,仅在病荚内部和籽粒表面产生灰白色霉层,豆荚外部症状不太明显。
发生特点
此病是由真菌鞭毛菌亚门东北霜霉菌Peronospora manshurica(Naum.)Syd.& Gaum.侵染引起。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或潜伏在种子内越冬。翌春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助雨水反溅和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病菌在生长季节繁殖很快,在病部产生大量孢子囊及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此病流行。播种带菌种子,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从子叶下的胚茎侵入,并随胚茎向生长点蔓延,形成系统侵染,而后新生代孢子借助雨水反溅和昆虫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最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为温度20~24℃,相对湿度90%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霜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5月中旬至6月。大豆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发病潜育期5~10天。梅雨期长、雨量多的年份发病重,多年连作、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株上采收种子。②提倡与非豆科蔬菜隔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③合理密植,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品润干悬浮剂6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病斑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色
高湿条件下,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
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颜色逐渐变成黄褐色
大豆霜霉病中期的叶背症状
发病后期,叶面病部变褐坏死
大豆霜霉病后期的叶背症状
-
-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 商均虽然被太史公定论为不肖,没有能力承继帝位,可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海内经》说,义均是始为巧
-
- 雍正被恐吓之谜
- 雍正游玩西湖正在兴头上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恐吓信,这封恐吓信信的主人又是谁?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竟然让威风八面的皇帝吓了
-
- 范雎劝说秦昭王废宣太后
- 范雎做了秦国的客卿。几年以后,他与昭王的关系日益亲密。
-
- 子产为何不毁乡校?
- 子产实行仁政,听从百姓建议,为什么不毁乡校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