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褐斑病

【介绍】:

大豆褐斑病又称大豆褐纹病,在我国华东、东北、西南等地区均有发生。多发生在底部老叶上,严重时也会侵害茎、豆荚,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

危害症状

大豆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豆荚也可受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多始于底部老叶,逐渐向上蔓延。子叶受害,病斑为不规则形,呈暗褐色,上生微小黑点。真叶染病,最初在叶片正反面密生褐色小斑点,斑点周围褪绿,后扩大成不规则形或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的棕褐色病斑,直径1~5毫米不等,病斑具轮纹,表面散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导致叶片变黄脱落。茎和叶柄染病,病斑呈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豆荚染病,荚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棕褐色斑点。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大豆壳针孢菌Septoria glycines Hemmi侵染引起。病菌以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释放出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先侵染底部叶片,进行初侵染,以后由病部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蔓延,引起上部叶片发病。播种带菌种子,遇适宜条件时幼苗期即可导致子叶发病,形成系统初侵染。

病菌侵染叶片的温度范围为16~32℃,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30℃,高于30℃则不萌发。发病潜育期为10~12天。遇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续时间长等情况时发病重,多年连作、排水不良、密植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株上留种。②茬口轮作。与非豆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克菌悬浮剂4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叶片染病 病斑棕褐色 多角形 严重时相互汇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块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廉颇善饭
廉颇善饭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