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论

艺术教育思想之一。指按照审美理想进行美感教育,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陶冶情操,使人具有完美个性和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理论。审美教育论认为:艺术是主要的审美对象,具有显著的感情效果和审美价值,是审美文化的典型,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和多种教育功能,其中核心的也是最根本的功能则是对人进行美育,即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教育。也就是将艺术教育作为对人的塑造——人生理想构架的教育的手段和终极目的。对此,美学家滕守认为:“审美教育,并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而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的反应方式的教育。我们知道,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之所以感到审美愉快,是因为他把握到了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所以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种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极其自由和和谐状态。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各种能力就像是作了一场富有意义的演习。它们既能共存,又能相互配合;每一种能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又兼顾到整体,以不损害整体的有机统一为限。”“这样一种整体反应方式的训练正是造就一个完美的人格的基础训练。”(《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55页)这种教育思想,早在公元前数百年前,东西方的大哲人、教育家柏拉图孔子荀子等均曾有过论述。孔子的“兴于,立于礼,成于乐”教育思想,是其典型的代表。审美教育论随着美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明确,在西方18世纪鲍姆嘉通、康德之后,德国诗人思想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美育就是为了培养完美的人性,并从历史的高度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完美人性的理论,从哲学的高度对美育加以深刻阐述,成为最早的真正的审美教育理论。席勒将人分为“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认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的途径”。“教养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人在其纯粹自然状态的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他在美的王国所及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因为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不能由自然状态中产生。”“教养使一切事物服从于美的规律”(《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社第116页118页121页)。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1776-1841年)也将美学理论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认为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使审美教育论在欧洲各国的艺术教育运动中得到发展。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于1912年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期间,颁布的教育宗旨中明确提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蔡元培还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并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随着教育思想及教育的发展,审美教育论进一步强调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文化社会意义,将审美趣味和艺术修养的提高看作是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鸿门宴中有名的壮士樊哙竟是因刘邦而死?
鸿门宴中有名的壮士樊哙竟是因刘邦而死?
在鸿门宴中有一位怒气冲冲、冲进营帐中解救刘邦的壮士,他就是樊哙。当时他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的确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西
潘金莲的沉沦史 :潘金莲和西门庆谁勾搭的谁?
潘金莲的沉沦史 :潘金莲和西门庆谁勾搭的谁?
潘金莲和西门庆谁勾搭的谁?话说有那么一天,西门庆吃饱了没事干,就上街溜达消食,突然天上掉下个细长的东西砸到了他脑袋,顿时吓出一身
演了一场戏就追上了卓文君?揭秘司马相如是如何泡上卓文君的
演了一场戏就追上了卓文君?揭秘司马相如是如何泡上卓文君的
才华,与相貌、金钱并列,自古以来,就是吸引异性的三大法宝之一。男人有才,何患无妻。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成嘉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正处于风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