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原是儒经《礼记》中的一篇,后来受到特殊重视,被朱熹编入《四书》。《大学》的基本思想,是说治国者必须学习,只有学习到知识,才能把国家治理好。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明白事理,然后还要诚心诚意去做。做,要从自身修养做起。自身修养好,才能把家治理好;治理好家,然后就能治理好国。治理好一个国,就能治理好整个天下。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学习。该书还援引古代经典和古代事例,反复说明学习和诚心诚意的重要。

对于治理国家,《大学》则特别强调治国者本人的道德状况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该书说道,君主和官长能够尊敬老者和长者,百姓们就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君主和官长们能够关心残疾和贫苦的人,百姓们就会相互友爱,不背叛君主和官长。所以德行对于治国是特别的重要。

从重视德行出发,《大学》还强调,治国者不能把增加财政收入作为治国的方针,主张坚决排斥那些能够为国家聚集财物的官吏;认为国家真正的利益不是财物,而是仁义,实行仁义,才符合国家的真正利益。

《大学》还指出,只有仁人才能知道爱什么人,讨厌什么人。国家任用仁人,就能保证官吏队伍的正直、廉洁和有效。《大学》的这个思想表明,仁不仅是爱,而且有恨。仁者只能爱那些行儒学之道的人,而不能爱那些反对儒学之道的人。

《大学》被朱熹收入《四书》以后,在儒学中的地位也迅速提高起来。它成为儒者们的必读书,成为君主们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思想指导。明朝皇帝朱元璋命令臣子们把大学写在皇宫的墙壁上,以便自己经常学习。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