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
对《春秋》的解说之一,亦称《公羊传》。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子夏传给公羊高,公羊高又传给自己的子孙。到汉景帝时,公羊寿和他的弟子胡毋子都把历代口耳相传的内容写下来,就是现在看见的《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解释《春秋》的方式,就是追寻孔子在那些简短的记述中所寄托的批评和表彰。比如《春秋》中有一句记事:“郑伯克段于鄢。”是说郑国的君主攻克了弟弟共叔段割据的鄢城。这本是一句普通记事,但是《公羊传》认为其中蕴涵着孔子对郑国君主的批评。传文解释说:“克”是什么意思?就是杀。杀为什么记作“克”,这是显示郑国君主的阴险。因为如果他不喜欢弟弟,就不要封给他城池。封给弟弟城池,放纵弟弟为非作歹,然后又借故攻克城池,杀了弟弟,这是阴谋。一个“克”字就蕴涵着这许多意思。又如《春秋》中一句记事道:“世室屋坏。”“世室”是周公旦的庙。它坍塌了,《春秋》记下了这件事。《公羊传》认为,这也不单是记事而已,而是孔子通过这件记事,批评当时的鲁国君主多年不维修自己的祖先周公旦的庙宇。
在《公羊传》看来,《春秋》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有在字本身以外的深刻含义。而追寻这些含义,就是《公羊传》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汉代,董仲舒就是《公羊传》的传人。而汉代的儒者,也主要是通过《公羊传》,把《春秋》作为最重要的儒经。他们认为,《春秋》和其他儒经不同,其他儒经都是孔子接受的以前的文献,只有《春秋》是孔子自己作的。孔子通过对《春秋》中那些事件的批评和表彰,给人们指出了如何建立秩序的道路。所以要把一个混乱的世界变成一个有秩序的世界,就必须认真研究《春秋》。
汉代以后,《春秋》不再受到特殊重视,《公羊传》更是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到了清代,《春秋公羊传》又一度成为儒者们特别重视的儒经,康有为就是传授《春秋公羊传》的学者,并且通过《春秋》,阐发了他关于大同世界的理想。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 晋惠公反悔,不想割地给秦国。里克不同意,他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前干吗答应人家,答应了现在又不给,这不是言而无信吗?”郤芮大声说:“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