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儒经之一,据说为孔子所作。一般认为,《春秋》原是鲁国的史书,当时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史书,只是名字不同,鲁国的史书叫《春秋》,它记述的大体是东周前半期的历史,所以习惯上把这一时期叫做“春秋时期”,孔子曾经对鲁国的《春秋》进行过加工和整理,所以称孔子作《春秋》。

古代的社会生活,讲究上下等级尊卑关系。同一事件,由不同的人实行,名称也不同。比如杀人,君主杀臣子,叫诛;臣子杀君主,叫弑。周天子死叫崩,诸侯国君主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如此等等。《春秋》记事,自然也要使用这套术语。然而在儒者看来,《春秋》所使用的术语,都有特殊的意义,其中寄托着孔子对事件本身的批评和表彰态度。

由于鲁国在当时的特殊地位,各国发生大事,往往要向鲁国报告,所以鲁国的史书也就比较全面。但是,当时的许多诸侯违背礼制,连周天子的号令也可以不听,所以对制度的遵守也就免不了有缺。在记事问题上也是如此,有的报告不一定及时,有的甚至不一定报告,所以《春秋》的记事就未免不全。而儒者们往往认为,那些没有记载的,是孔子故意不记。这样,哪些记载,哪些不记载,其中也蕴涵着孔子非常深刻的思想。

因此,从《春秋》的文字之中寻找孔子寄托的思想,就成为《春秋》学的重要内容。儒者们读《春秋》,目的不是从中了解历史,而是通过《春秋》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去了解孔子对这些事件的态度。这些态度归结到一点,就是应该如何遵守礼仪制度。孔子所表彰的,就是后世的榜样;孔子所批评的,后世就应该禁止去做。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儒者们认为,孔子通过对《春秋》中事件的记述,批评了那些作乱的臣仆和为非作歹的儿子。这样,《春秋》对于儒学来说,也就不是一部历史书,而是经,即讲述如何为臣、为子道理的书。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雍正杀子之谜
雍正杀子之谜
雍正到底有没有杀自己儿子,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一探究竟。雍正帝与三阿哥弘时的关系,反映出在公开实施秘密建储初期,清帝家庭因皇
「田忌赛马」的战略可以用博弈论解释吗?
「田忌赛马」的战略可以用博弈论解释吗?
没有真正意义上学过什么博弈论,只看过一两节耶鲁的公开课。我认为博弈论所面对的情形是不稳定的动态过程,每个决策方都可能临时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