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思想的先驱——王充
王充(27~约97)是我国汉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无神论思想家。字仲任。生于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会稽上虞(现在浙江省的上虞县),卒于和帝永元中期(大约公元97年)。他青年时到京师太学读书,受到著名的儒学大师班彪的指导。王充自幼好学,成年后博学多才。他性格耿直,对当时的社会恶习和迷信持毫不妥协的态度,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弃官不做,回到乡间著书立传,教授学生,潜心研究学问。王充晚年的生活十分困苦,70岁左右因病而终。
王充一生通今博古,撰写了大量的著作,但保留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现存30卷84篇(原有85篇,但其中的《招致》篇仅存有篇目)。《论衡》继承了前代思想家荀子、桓谭等人的唯物主义传统,又吸收了儒家、法家、墨家、道家诸家的思想和自然科学成果,是一部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论述又非常新颖的哲学名著。
今天我们说王充是创造教育思想的先驱,这是因为早在1900年以前,王充就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他从人性可以改变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知识、才能、道德品质都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他举染丝为例子,说明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下可以改变人的善恶品质。他说婴儿“本无争夺之心”,也没有“推让之心”,但长大以后,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可以养成“推让之心”。他在《率性》篇中,提出了“教训之功”,“渐渍之力”,阐明了教育对培养人的作用。
在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上,王充否认“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观点,强调学以求知。他认为学习过程,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去接触外界的事物,之后经过思维,去伪存真,达到理性认识。为了证明知识是否正确,还要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可靠性。这样就形成了“目见口问”-“以心意议”-“效验有证”的认识公式,构成了他的唯物主义教学论基础。他还提倡独立研究,独立思考,破除偶像,坚持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这对启发独立思考,发扬人的创造精神是有极其重要意义的。
王充在学习目的上强调学以致用,他说:“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论衡·超奇篇》)这与那些只知卖弄学问,猎取功名利禄,阻碍学术发展的流俗是背道而驰的。
王充的教育思想贯穿在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之中,他对教师的修养等也有许多论述。王充还著有《讥俗》、《政务》、《养性》等书,可惜未能流传下来。
-
- 陈平用计阴损:救刘邦用2000良家妇女抵挡楚军
-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开山之作。他在《史记》中写活了许多历史人物,其卷六《陈丞相世家》中精心刻画的陈平的形象便是
-
- 揭秘唐初四杰王勃的代表作滕王阁序千金难买一字的原因
- 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因妙用一字而倍受后人称赞的事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 相传夏桀攻打过岷山,得到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美女。这两个女人不仅长得妩媚,还很会跳舞,桀陷入了对她们的迷恋,还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华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