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边绿刺蛾
属鳞翅目刺蛾科。别名青刺蛾、褐缘绿翅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蛾、洋辣子。低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上表皮,致叶片呈不规则黄色斑块,大龄幼虫食叶成平直的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主要寄主有梨、苹果、柑橘、桃、李、杏、梅、枇杷、柿、石榴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6毫米,翅展38~40毫米,头、胸、背为绿色,胸背中央有一棕色纵线,腹部为灰黄色;前翅为绿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外缘为灰黄色宽带,带上有暗褐色小点和细横线,后翅为灰黄色。
卵 长1.5毫米,扁椭圆形,为黄白色。
幼虫 体长25~28毫米,头小,体短粗,初龄为黄色,稍大为黄绿至绿色,前胸盾上有1对黑斑,腹末有4个毛瘤丛生蓝黑刺毛,呈球状,背线绿色,两侧有深蓝色点。
蛹 长13毫米,椭圆形,为黄褐色。
茧 长16毫米,椭圆形,暗褐色酷似树皮。
发生规律
北方地区一年发生1代,河南省和长江下游发生2代,江西省发生3代,均以前蛹于茧内越冬,结茧场所在浅土层或枝干上。1代区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至9月为幼虫发生期,8月份为害最重,8月下旬至9月下旬陆续老熟于枝干上或入土结茧越冬。2代区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第1代幼虫6~7月发生,第1代成虫8月中、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发生。10月上旬陆续老熟于枝干上或入土结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背主脉附近,数十粒成块作鱼鳞状排列,每雌可产150余粒。幼虫共8龄,1~3龄群集,4龄后渐分散。天敌有紫姬蜂和寄生蝇。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网孔以刺蛾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寄生蜂;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②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③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期及时喷洒40%新农宝(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等。
褐边绿刺蛾成虫
褐边绿刺蛾蛹
褐边绿刺蛾低龄幼虫
褐边绿刺蛾幼虫,腹末4个毛瘤丛生蓝黑刺毛,呈球形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
-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
-
- 杀手专诸的经济问题
- 如果把战争和谋杀活动当成一种投资活动,那么专诸的这次谋杀无疑称得上史上回报率最高的一次谋杀。根据血酬定律理论,我们不妨把专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