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梨病虫原色图谱

梨大食心虫

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梨斑螟蛾、梨斑螟,俗称“吊死鬼”。异名Nephopteryx pirivorella Matsumura。幼虫蛀食芽、花簇、叶簇和果实。被害芽枯死,被害花、叶簇常部分或全簇枯萎,有丝缀连。幼果受害时,蛀孔外有虫粪,多数幼果被害干缩脱落,少数幼果因幼虫化蛹吐丝缠绕果柄挂于枝上,故称“吊死鬼”,果内有蛹或蛹壳。寄主为梨。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0~12毫米,翅展宽22~26毫米,全体为暗灰褐色。前翅带有紫色光泽,内、外线灰色,两侧嵌有紫褐色边,在翅中央有一白斑。

卵 长1毫米,椭圆形,稍扁平,初产时为黄白色,经1~2天后变为红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7~20毫米,暗红褐色微绿,腹面为淡青色;初孵幼虫头为黑色,体为淡褐色。

蛹 长10~12毫米,初化蛹时体为碧绿色,后渐变为黄褐色。

发生规律

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而不同。东北、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2代;陕西、河南、安徽等省一年发生2~3代。2代以上地区世代重叠明显。各地以低龄幼虫蛀入芽内结白茧越冬或以蛹在果内越冬。被害芽比较瘦缩,外部有1小虫孔。翌春花芽萌动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转芽为害花芽,使花序凋萎枯死。梨幼果生长发育到食指盖大小时,幼虫又从枯死的花苔里转移为害幼果,果心蛀空后又转移为害另一果,从胴部蛀入,不食果皮,蛀孔较大并堆有虫粪。幼虫从最后的被害果里爬出,到被害果的果柄基部吐丝缠绕,防止虫果脱落,幼虫在果内化蛹。1~2代区出蛰转芽期较集中,约半个月左右;2~3代区转芽不集中,可达2个月之久,但转果期较集中,有的出蛰后直接蛀果。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趋性。卵多散产于果实萼洼、芽腋处、果台枝、叶痕等处。每头雌虫可产卵40~200粒。1代地区孵化后蛀芽为害而后越冬;2代以上地区幼虫蛀果或先蛀芽后为害果,以末代幼虫蛀芽结茧越冬或在果内化蛹越冬。天敌有黄眶离缘姬蜂、瘤姬蜂、离缝姬蜂等。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发芽前,结合修剪,彻底剪除虫芽、虫果;生产期间及时摘除虫芽、虫果和有虫花簇,消灭其中的幼虫和蛹。②保护天敌。如黄眶离缘姬蜂、瘤姬蜂等,尽量少用对天敌杀伤力大的杀虫剂,发挥天敌的作用。③人工保护。套袋防蛀,果实套袋以保护优质梨。④药剂防治。梨大食心虫发生为害较重的梨园,1~2代区,越冬幼虫出蛰转芽期是防治关键,当越冬虫芽率超过3%以上时,于梨芽开绽期及时喷药;2~3代区,转果期是防治关键,在梨幼果脱萼期,发现有幼虫为害果实时,选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40%新农宝(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或22%除虫净乳油1200倍液等,喷雾防治。注意卵孵盛期喷药应选有杀卵作用或持效期长的杀虫剂如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

梨大食心虫幼虫为害果实

梨大食心虫幼虫为害叶簇

梨大食心虫幼虫为害幼果(右下角为蛹)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解密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向突厥称臣?
解密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向突厥称臣?
百科档注: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中说:“独唐高祖起兵太原时,实称臣于突厥,而太宗又为此事谋主,后来史臣颇讳饰之,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齐恒公守诺还地
齐恒公守诺还地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