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梨病虫原色图谱

桃蛀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桃蛀野螟、桃实螟、桃蛀心虫、豹纹斑螟等。幼虫蛀食果实、种子等,果实被害,从蛀孔分泌黄褐色透明胶质及虫粪,果实变色脱落或胀裂或腐烂,果内充满虫粪。分布很广,南、北方各果区均有分布,主要寄主有梨、桃、苹果、李、杏、板栗、石榴、山楂、枇杷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0~14毫米,翅展22~25毫米,全体为黄色,体翅表面具许多黑斑点似豹纹,前翅有25~28个斑点,后翅有15~16个斑点。

卵 椭圆形,长约0.6毫米,宽约0.4毫米,表面粗糙布细微圆点,初产时为乳白色,后渐变为红褐色。

幼虫 体长22~27毫米,体背为暗红色,头为暗褐色,身体各节有粗大的褐色毛片。

蛹 长约13毫米,初为淡黄绿色,后变为黄褐色。

茧 茧为长椭圆形,灰白色。

发生规律

长江流域一年发生4~5代,浙江省一年发生5代,北方为2~3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果树翘皮裂缝、僵果、玉米秆、向日葵等处结茧越冬。在武昌成虫盛发期:越冬代为5月中、下旬,第1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代在8月上、中旬,第3代在9月上、中旬,第4代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世代重叠严重。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糖、酒、醋液趋性较强,喜食花蜜和吸食成熟的葡萄、桃的果汁。喜在枝叶茂密处的果上或相接果缝处产卵,1个果上产2~3粒,多者20余粒。每头雌虫产卵数十粒。初孵幼虫先于果梗、果蒂基部吐丝蛀食,蜕皮后从萼洼处蛀入果心,食害果肉,1个果内可有1~9头虫,有转果为害习性。老熟后于果内、果间、果台等处结茧化蛹。天敌有黄眶离缘姬蜂、广大腿小蜂等。

防治方法

①清洁果园。越冬幼虫化蛹前处理越冬寄主的残体,消灭其中幼虫;冬季刮除老翘皮,集中烧毁,减少虫源。②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成虫。③人工保护。用皮纸套袋,套袋前先喷药。④化学防治。在产卵盛期至孵化初期喷洒对口农药。药剂可选用10%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40%新农宝(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桃蛀螟成虫

桃蛀螟幼虫

果实变色腐烂,内部充满虫粪

桃蛀螟从蛀孔分泌出的透明胶质及虫粪

桃蛀螟幼虫正从为害孔爬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子产为何放鱼?
子产为何放鱼?
子产为何放生鱼儿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